专家解析“在家上学”的利与弊(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6日 11:03   北京晚报
在家上学在家上学

  家里的客厅做教室,成排的书营造出读书的氛围,墙上挂着单词表——就这样,北大毕业的张乔峰让7岁的儿子退学,改由自己来教育。此事最近一经媒体报道,迅速引发社会关注。反对者指责张乔峰的行为有违义务教育法;支持者则赞扬张乔峰敢于变革的精神,指出家庭教育应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人对家庭教育模式下教材、应试等方面的挑战提出种种疑虑。  

  其实,“在家上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了解,欧美在家上学的儿童已经超过200万。仅美国,就有86万儿童在家上学。而在中国,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童话大王郑渊洁在家培养儿子郑亚旗。

  正方反方  栏目主持:李莉

  期待立法

  规范“在家上学”

  熊丙奇(微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当下,许多中国家长(微博)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他们认为目前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不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让孩子高速有效地吸收到有用的知识,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学习方法,以至于出现了“在家上学”的情况,这种“在家上学”主要是通过私塾、学堂形态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如果孩子还是要经历中考(微博)和高考(微博),选择在家上学是很有风险的,也就是说,在家上学更多是体制外选择——一些家庭选择不送孩子上学,其打算是根本不让孩子参加中高考,而是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微博)。如果在家上学主要是这种目的,那么,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意义十分有限。

  针对在家上学的需求,我国应启动《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允许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接受家庭教育;当然,也必须对这种“在家教育”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对父母的教学资格、在家上学的教育质量监督等进行明确,避免由此催生非法办学和适龄儿童辍学。如果有相应的立法,目前的私塾和学堂,可以成为在家教育的教学服务机构,而每个家庭则是“在家上学”的主体。与此同时,教育部门应切实推动中高考制度改革,打破现在单一的人才选拔评价体系,为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提供多元的选择。

  专家观点

  一辩:在家上学,教材自己编写?

  众说纷纭

  正方:

  因材施教,家长最了解孩子兴趣

  反方:

  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只会害了孩子

  “私塾”出大师

  为何“学校”出不了

  刘瑞东(海淀区公务员(微博),学生家长):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交流要不要把孩子放在家里,由自己去教育。最大的原因是,现在学校的基础教育流行填鸭式教学,无法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需求,老师需要照顾到全班,乃至全校孩子的综合学习水平。

  既然选择了“家教”,同理我认为教材也应该由家长自己来编写。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兴趣的。知道自己的孩子最喜欢唐诗还是《三字经》,知道孩子从学英语该从apple(苹果)学起,还是从one(1)学起。

  王芳(朝阳区小学教师):我是坚决反对家长在家给孩子上课的,除去违反义务教育法不说,教学的效果也十分值得怀疑。有家长说自己编写教材,那就更加荒谬了。教育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语文为例,从拼音、汉字,到词语、单句,以至段落、作文,都得一步步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教授与他智力水平相适应的知识。

  家长大多数没有学过《教育学》,不掌握这些教学的基本规律。一旦盲目自己编写教材,就会出现“揠苗助长”,或者教授内容过浅以至于孩子的学识落后于同龄的孩子,那就会害了自己的孩子。

  双鱼林林:homeschool中文叫私塾,是最传统最有效的中国传统教育体系。过去的一些大师皆出于私塾,反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再也培养不出大师级人物。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反思的。

  董晓阳8888: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然而一些家长渐渐转向不满足于此模式的封闭与孤立,他们走到一起共同寻找体制外教育的联合,发展出“在家上学互助联盟”。能坚持多久?模式可否复制?是否会不可避免地向小型学校转变?

  教育手握手:我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是在校教育形式的一个有益补充,而不是主流。即使在家教育的孩子全部得救了,也不足以让一个国家的教育得救,所以我们还是期待着国家对教育的反思。

  在家上学:在家上学对于很多敢于探索的家庭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即使学校再好。据我所知,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其实很好,但这些国家同样有很多人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家上学。在家上学有学校无可替代的优势,这是家长的一种自信。

  Jackie杜:在家上学应该和制度化学校特征互为补充,而不是替代的非制度化教育,才能有一个更为良性的发展。好的教育不是看最快的群体拿到什么,而是应该看到跑得最慢的人在这个学校里是不是感到自在,是不是得到尊重,是不是有所成。

  蓝山旗下:在家带孩子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就可以的。关于孩子成长,要有清晰的计划;要有很好的耐心和情绪控制能力,因为孩子一定会有不听话的时候;要有专业背景,具有课程教学能力;要有较好的社交能力,在家上学的孩子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父母成为其处理社会事务能力唯一的老师,很多影响是无形的;还要确保能给孩子找到固定的玩伴。最重要的是,家长得有空。 

  二辩:在家上学,定期回校考试?

  正方:

  集合两种教育优点,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反方:

  操作难度大,还是尽量在学校满足个性需求

  刘静芳(昌平区,学生家长):今年下半年我打算让7岁的孩子办理休学,我在家专门教孩子功课,用一年的时间观察新的教育方式有多大的效果。与别的家长主张自始至终完全自主教授孩子的学业不同,我打算自己教孩子功课,然后让孩子正常参加学校的期末考和区统考。   

  现在的基础教育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是毕竟我们生活在国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考、高考的竞争模式无法避免。孩子需要竞争就得知己知彼,而回校参加考试就是最好的方式,能让家长了解自己的教学存在的薄弱之处,从而改进提高。集合自主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优点,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徐方(化名,海淀区小学教师):我知道有一些家长有打算自己教孩子的想法,从目前来看实现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会出来干涉。哪怕孩子真的在家学习了,再回来参加各种考试,操作难度极大。孩子在学校是有学籍的,得根据学籍来参加各种考试。而如果一旦他离开了学校,学籍就迁走注销了。这时候再回来参加考试,学校是不会接收的,学区统考、区县统考都不能参加。高考也只能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手续会麻烦许多。

  我们鼓励家长在让孩子接受学校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特点,积极与学校沟通,反映孩子的知识需求,老师是一定会尽力满足的。谁都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人才。

  三辩:在家上学,创新还是叛离?

  正方:

  家庭教育有利孩子性格养成,条件具备可以尝试

  反方:

  只接受家庭教育脱离社会,长此以往终会被淘汰

  楼栋名(化名,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师):对于“在家上学”这种现象,我不鼓励大范围推广,否则就没有学校教育的必要了。但确实,如果家长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有充足的空余时间,是可以尝试的,毕竟这是对教育的创新。

  在家教孩子,家长可以做到为子女提供一套量身订做的知识体系,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家上学,孩子能自由成长,自己的天性也会任意发展。此外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受到一些生活行为方式和性格的培养,如最基本的真诚、善良、有正义感等,这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做到,也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侯正方(教育学博士):现在一些人在大肆炒作所谓的“家庭教育”,让孩子离开学校的环境。我很担心,这是对教育的叛离,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不能脱离社会。长期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成长很可能会是畸形的。一旦他走上社会的时候,要么面临补课,重新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否则就是最后被社会淘汰。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生事业成功与否只有20%取决于智商,其余80%取决于情商。情商主要通过后天实践取得,而且情商的高低,主要源于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家教能塑造孩子的人格基础,而校园生活则会锻炼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这两者互相补充,是绝对不能随意替代的。(记者:张航)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企业服务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