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英语家庭教育的误区 “坚持走对路用对法”

2012年11月01日10:53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走出英语家庭教育的误区,“坚持、走对路、用对法”

——“好妈妈+好老师”北外曹文[微博]教授启动“英语可以这样学”系列主题讲座

暨《英语,儿子“教”我学》新书首发仪式

  英语到底是什么,学什么,怎样学?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家长[微博]来说,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父母们,自己深受“哑巴英语”、“中式英语”之苦,所以特别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然而现实中应如何操作,疯狂报班、找外教、一对一教学?家长们仍感懵懂与无助。不久前央视对四大知名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和经营乱象的曝光,事实上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这种现状。

  2012年10月27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办了“英语可以这样学”系列主题讲座暨《英语,儿子“教”我学》新书首发仪式。北外教授妈妈曹文和她的儿子肖博文,为新书揭幕,并以“做懂英语教育的父母“为题,启动了系列主题公益讲座。现场200多位家长朋友慕名而来,与曹文教授进行了交流。发布会由来自北外PASS留学[微博]基地、毕业于哈佛大学且精通英、法、日、汉、西班牙语的美籍老师班哲民(Benjamin Tobacman)主持。

  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曹文教授就职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从事大学英语教育20多年,2008年开始,因亲历8岁儿子肖博文四年间在英语阅读及写作方面的突破和超越,开始关注、投身于青少英语教育。多年来,曹教授以博客日记的形式,将自己与儿子的英语故事真实记录下来,精心打造《英语,儿子“教”我学——北外教授妈妈的英语教养日记》一书,从妈妈和英语老师的双重视角,解析了孩子从仅认识几个英语单词到独立创作累计20多万字英文小说的“飞跃”实例,颠覆了其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知,也引发了其对青少英语教学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正如曹文教授在书中说:“英语的奇迹属于孩子,孩子的奇迹超越英语!只要父母有耐心、恒心和对孩子的信心,孩子一定会带给你惊喜和惊奇!”

  曹文教授的第一场讲座题为“做懂英语教育的父母”,对于这一主题,她深有心得:“作为父母,我们可能完全不懂或说不好英语,但这不是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孩子英语教育之外的理由!学好英语要花很长的时间,但学习一些青少英语教育的道理并不费时,只要我们懂一些,就能够给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给孩子营造更加科学、完整的英语学习生态。

  英语教育(ELT=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其实是一门很专业的学科,也是一项很专业的事业,虽然在孩子英语成长过程中我们早晚要把孩子交给专业人士,但对专业性的判断,以及对专业教学的配合,只有我们家长能够承担。在孩子的英语教育中,我们需要走出三个误区:一是把英语当英语学,二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三是认为孩子应该像我们当年学英语那样学英语。

  第一个误区造成的影响是让孩子最终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其实不光是英语,任何语言承载的首先是对情感的表达,对信息的交流,对未知的探究,而不是一堆仅用于考试的语言符号。我们让孩子学英语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心,但对于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完全零功利的,他们如果爱学,那是因为他们真的有兴趣,而如果他们真的有兴趣,那么他们一定能学好。所以,带着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兴趣的尊重让孩子们学英语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误区是没有把握好孩子语言学习的时间点。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都可以,只是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不同。6岁以前学习一定要关注两点:兴趣和语音语调正确。6岁到8岁是听说突破的黄金期,而且一定要培养自然拼读的能力。8到12岁需要开始读写。12岁以后如果之前的基础打得好,就不用再学英语了,而是用英语学知识,提高能力。这四个阶段如果出现错层,比如4岁的时候就逼孩子写,或者到了12岁才开始练听说,都会使学习效果打折。

  第三个误区是我们死抱单词、语法、音标和翻译是学好英语的要素,但其实这些情结是孩子学习英语的“天敌”。如果我们非要把青少英语教育这件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那就是这样一个公式:培养自然拼读能力+跟随一个有广泛认可度的英语标准体系+坚持家庭分级英语阅读。这个公式中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做出专业性的判断,第三件事就全靠家长来实现了。英语的难点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坚持、走对路和用对方法。”

  针对曹文教授提出的上述观点,现场一位专程从天津赶来听讲座的妈妈说:“记单词、背语法、翻译、造句……我儿子在学校就是这样按部就班学英语的,但他显然不爱学、挺被动!曹老师的讲座带给我很大的震动,与其抱怨教育环境,不如行动起来从家庭教育的点滴做起去改变。现在我甚至有些跃跃欲试!准备一会儿就去买英语读物,明天起陪儿子一起读读看!”

  还有一位曹老师的铁杆粉丝表示:“曹老师的每篇博文我都看过,讲座也几乎一场不落,这次听说她出书了,赶紧买来一口气读完。非常喜欢!跟她的博客文章一样,充满了爱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梦想的力量!”

  据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负责人外研社副社长范晓虹女士介绍,以关心关注青少英语教育的家长为服务对象的“英语可以这样学”系列丛书及主题讲座的策划实施,是外研社从教育产品制造者向教育服务提供者转型的举措之一。目前系列图书的第二册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涉及英语启蒙、分级阅读、自然拼读等话题的讲座也会陆续在北京及全国各地展开,家长朋友们可以持续关注与期待,更欢迎访问曹文教授或外研社微博分享意见或建议。

  专家简介:

曹文曹文

  曹文,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北外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少英语(E-plus for K-12)教学顾问,北京外国语大学PASS(Programme for Academic Success)留学基地教学顾问。

  从事大学专业英语教学20多年,2008年开始,亲历8岁儿子在英语阅读及写作方面的突破和超越,备受启发,开始“不务正业”地关注青少英语教育,并被这一事业深深吸引。

  曹文教授在青少英语教育领域参与的主要项目包括: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项目参与人;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授课专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少儿英语[微博]教师能力证书(BFSU Teaching Certificate for Young Learner English)设计师,授课专家;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网络学习平台(www.kidsbox365.com)设计师;

  *2009年“外研社朗文杯”全国新概念英语背诵比赛全国总决赛评委。

  曹文微博:http://weibo.com/beiwaicaowen

  曹文博客:http://blog.sina.com.cn/beiwaicaowen

  图书简介:

图书简介图书简介

  本书作为青少英语教育这个“一发不可收拾”的话题的开端,特意把焦点放在了儿子英语成长的故事上,因为他的点滴进步时刻发生在我的身边,这种亲历就像整天拿着放大镜做研究一样,让我看得通通透透,更因为我对青少英语教育事业的热爱由他而起,也随着他的成长而欲罢不能,我是作为一个妈妈,而不是一名老师来体验这一切的。

    ――曹文

  《英语,儿子“教”我学——北外教授妈妈的英语教养日记》一书以博客日记的形式,从妈妈和英语老师的双重视角,真实记录了儿子肖博文从8岁到12岁英语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从仅认识几个英语单词到独立创作累计20多万字英文小说的“飞跃”实例,颠覆了作者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知,也引发了其对青少英语教学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作为“英语可以这样学”丛书的第一部,作者希望通过分享她的故事与思考,让家长朋友们相信:英语的奇迹属于孩子,孩子的奇迹超越英语——而这和父母懂不懂英语无关,只与爱、智慧和坚持有关。只要父母有心,这样的奇迹就会发生在我们身边!

  网友评论:

  “曹老师,书已经拜读,看后很感动。20年前跟您学英语,20年后跟您学做母亲。希望看到您更多的作品。”

  “正在读这本书,相见恨晚。儿子和肖博文一般大,英语虽然在同龄孩子中还算不错,但假如做妈妈的引导得好,孩子的潜力应该可以发挥得更出色。‘做父母的不需要懂英语,关键是要懂英语教育’--曹老师的这句话会给多少父母以信心啊!”

  “自己是英专妈妈,对孩子英语启蒙并不着急,有我在呢怕啥?听了曹老师的讲座,想法有些变化。我们看得见的突破与超越,其实基于看不见的坚持和积累,任何成功都没有easy way!看来对女儿的英语启蒙,自己也应尽早着手、尽量坚持,之前还真是有点儿掉以轻心了!”

  “女儿四岁多,之前的家教书买了不少,但发现大多‘注水’严重,网上宣传跟实际差太多!所以相比之下,这本算是很有质感、很有嚼头的。书名特别、开篇也特别,故事短小精悍,很容易就读进去了。尤其喜欢‘妈妈感悟’里的文字,说到我们做父母的心里去了!”

  “曹老师是一位智慧妈妈,知道何时放手、何时相助、何时鼓励……遵循孩子自然成长的轨迹与规律。事实上,内心里哪个妈妈不关注关心孩子?哪个妈妈不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但是怎样做才是平等、才是尊重、才不是一厢情愿……需要太多智慧!”

文章关键词: 少儿英语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