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上课式的早教机构要不得

2013年07月25日10:34  北京晚报    

  高女士的儿子刚满15个月,已经在一所早教机构上课1月有余。“从孩子二三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考察早教机构了。周围很多朋友的孩子都上早教课,而且家里也有这个条件。”高女士说。当被问到参加早教班有何收获时,高女士开玩笑地说:“当妈真难。”

  高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平时上班没时间,所以只有周末才带孩子去上课,一节课45分钟。上课内容主要是告诉我们孩子在每个阶段应该注意什么。除此之外,早教机构内的各种活动设施也可以随便玩。”

  据悉,高女士给孩子一共报了100节课,总共花费1万多元。按照每周一节课计算,即使逢年过节不上,也要上两年。据高女士介绍,在这所早教机构里,最小的孩子才只有4个月大。

  急功近利 早教变味

  早教,广义上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以前,即0—6岁的教育;狭义上是指0—3岁幼儿阶段的早期学习。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曾在其著作《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指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育备受家长[微博]重视,甚至不少家长认为早教就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东方爱婴教育集团贾军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于早教的误解和偏差,错误的以为早教就是提早教育。

  首先,早教的主体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早教课的意义在于帮助父母建立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了解育儿知识,包括饮食、健康和开发智力等等;帮助家长及时把握宝宝的敏感期,协助宝宝一起感受新事物;让家长懂得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兴趣和能力。

  其次,每个家庭情况各异。何时“起跑”,“起跑线”在哪里都是不一样的。在一些孩子身上成功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孩子。

  早教专家范佩芬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被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曲解为“恶补”。范佩芬说,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独生子女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就是100%,是全部。

  很多家长将“起跑线”量化为“会认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诗”、“会数几个数”等等。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其实,早教课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在游戏中提高宝宝的独立性、想像力、记忆力、专注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在范佩芬看来,其实每天都是新的起跑线。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出发,共同进步。

  如何了解孩子

  范佩芬说:“其实,早教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

  但是大多数家长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了解孩子并不像说起来那么简单。

  刘女士的女儿今年3岁半,刚上幼儿园。一天,孩子带着自己最心爱的小熊饼干去上学,想和小伙伴一起分享。结果一不小心,饼干掉地上了。老师看到后,告诉孩子饼干掉地上脏了,不可以再吃了,然后就扔到垃圾桶里了。

  下午,孩子回到家里,刘女士问有没有跟小伙伴分享小熊饼干。孩子说,饼干被老师扔到垃圾桶了。刘女士听后非常生气,第二天来到幼儿园跟老师理论。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饼干掉地上了,所以才被扔掉。

  这个例子也从侧面反映出跟孩子沟通的难度。

  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语言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不能很好的表述事情或者自己的想法。

  要想了解孩子,首先父母要和孩子充分的玩耍。

  一方面,通过充分玩耍来增加亲子感情,父母也可以更好的知道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玩耍的过程中,父母还要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灌输是非对错的观念。一些早教机构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家长牢牢抱住孩子,不许孩子乱动。其实这是违背孩子主动性发展规律的。

  其次,要想了解孩子,与人交往也是必不可少的。

  范佩芬主张家长带孩子到各种活动场所多玩耍,还要给孩子多找一些同龄的伙伴。通过观察孩子如何与周围其他资源和别的孩子互动,也有助于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

  早教要不要 关键看自己

  要不要参加早教班,家长不应该人云亦云,而先要仔细分析孩子的需求,再作出决定。

  贾军认为,好的早教机构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可以帮助父母成为最好的启蒙老师,二是可以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范佩芬认为,早教班主要适用于两类家庭。

  第一类家庭,由于平时工作太忙,家长没有时间系统地学习早教知识。而早教班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家长不仅可以学习育儿知识,还可以和其他家长交流育儿经验。

  第二类家庭,家长无法给孩子提供自由宽松的活动空间,也缺少接触其他孩子的途径。而这些恰恰是早教班可以提供的。

  此外,范佩芬还认为,参加早教班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与人相处,而不是为了学习知识。“1-3岁的孩子还没有很强的控制力,喜欢动来动去是孩子的天性。倘若家长把孩子死死抱住,不让孩子乱动,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符合儿童主动性发展规律的。”

  上课式的早教机构要不得

  虽然明白了参加早教机构的目的,但是面对如此多的早教机构,家长都挑花了眼。

  范佩芬认为,选早教机构,首先得看这个机构的教学模式。是上课型的,不允许孩子乱动的,还是很宽松自由的,给孩子充分活动空间和孩子这个年龄段需要的资源。0-3岁是孩子发展自主性特别好的阶段。某些上课式的早教班,要求孩子乖乖上课,注意力在老师身上。这样的孩子,自主性主动性慢慢就丢失了。呵护孩子,并非是要藏着掖着,而是给他开放的环境,让他能够主动发现身边的资源并互动。

  其次,早教机构要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接触其他小伙伴的机会,让他们可以一起玩,在玩中学习,寓教于乐。

  范佩芬也希望不论是早教机构还是幼儿园,都不能关门办教育,一定要带孩子走出去,多亲近大自然,去公园,去电影院,去音乐厅,比单纯待在亲子园要好很多,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

  此外,范佩芬还告诫广大家长要适宜参加早教机构,尤其是对于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一周一到两次课程便已足够。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玩耍,过多的早教课程会得不偿失。本报记者 余源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