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争议:英语思维只是传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 19:01   新浪教育

本文选自《Ester》的博客,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我并不认同培养英文思维这个提法,尤其是排斥汉语思维的英语思维。

  实际上很多倡导“英文思维”概念的人,还是要把英文与something联系起来,比如强调与某些情景、场景结合,而不是直接与汉语的对应说法联系起来,甚至刻意排斥建立与汉语的联系。但是在中文语言环境中,我们头脑中的 something 实际上都是先跟汉语建立联系的(除非是很小的孩子),排斥汉语建立的思维肯定不是有机的,而且随着孩子岁数的增长,在汉语语境中,构建英文思维会越来越难。

  其次,母语和英语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不一定比英语和something之间的更低效。不过是有效的训练和熟练程度的问题。汉语英语之间的转换可以达到自如的程度的(比如同声传译员)。

  第三,我们多数人希望培养的是双语孩子,所以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能用两种语言表达同样的东西。而不是有些东西我只能用英文说。比如我现在很多东西只能用英文思维,不能很快转换成汉语,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劣势。再比如谢国忠所有的文章都是用英文写的,因为他用汉语表达不出来,文章写出后财经网专门有人给他翻译。可是他的英文可以达意,但在文采方面远远比不上母语作者的水平。您说他这样的“纯英文思维”是优势还是劣势?而洪晃中文英文转换自如,她自己到让孩子先学好中文。

  除非一个人有同等量和质的双语输入输出环境,否则一定会有一个强势语境,也就是母语语境。所以双语相互渗透思维,在实践上是一种优势。我认识的英文超级好的人都是做(过)翻译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汉语思维对培养英语思维是有帮助的。

  而搞翻译的,大家都知道,优劣的区分实际是在翻译者的汉语水平。所以,母语不强,英语不可能超强!

  我前段时间看纪录片《梁思成与林徽因》,里面有几段他们与费正清等美国友人的英文通信,我对他们的英文水平赞叹不已!我们现在所能拥有的英文学习环境是他们那个时代无法相比的。但现在英文专业毕业的学生,甚至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留学生,不能写出他们那样的英文。民国时代,他们这样的人一抓一把,而他们那个时代,克拉申的那套东西是不存在的。究其本因,我想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汉语强。

  当然,汉语和英语的差别是很大的。从第二外语学习的角度,两者间能够直接转换的东西不多。这就是为什么汉语貌似对英文学习有很多负面的影响。但学好英文实际上就是细致体会两种语言的异同,掌握两种语言的差异,加上系统的训练,在充分熟练的情况下,达到双语自如转换的最终目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企业服务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