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闹市,早已习惯了各种市声。
每天早晨五六点钟,是清洁工用竹扫帚扫水泥地的“刷刷”声把我从迷迷糊糊的梦境中叫醒,楼下渐渐传来收音机的新闻声,原来是晨起锻炼身体的老人在街边花园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街面上的馒头铺和米线馆也开业迎客了,赶往菜市场的装有各色蔬菜的车子早已悄悄入城,于是在貌似安静的街面上,已像烧开水一样慢慢升温,升起一个又一个水泡,无数细小的声音正酝酿着沸腾的节奏。
之后,是行人匆匆的行路声,是自行车急急奔驰的声音,是公交车如约而来的报站声,而路边那块没有铺平的水泥板,愈发被来往的车轮压得“咣当咣当”地响。
整个城市,都像是伸足了懒腰,养精蓄锐地开赴战场,上班族、学生风风火火在各个交通路口纵横捭阖,俨然是战场的主力军。没有人懒懒散散,也没有人闲聊,每个人的车速都是一天中最快的,人们眼睛盯着红绿灯,耳朵却留心着交警的哨子声。
阳光撒满整条街道后,沸腾的生活已在高温中稳定。各种铺面都掀起了面纱,开始营业。最具声响效果的一家音像店也已开业,标志就是那震天响的音乐。平常的日子,他们会播放流行的音乐,一首接一首,到了周末,他们会一改流行时尚品位,改播袁留安、史宝凤的花灯,那原汁原味的云南戏曲,越听越有味道,而且想起了“彩霞乡”、“第一滩”、“宝石山”……难怪老头老太都寻声而来;放完花灯,他们还会放云南的各种民歌,从《小河淌水》到《蝴蝶泉边》,使人在熙熙攘攘的市井中,如饮林中甘泉,如听仙乐耳暂明。云南丰厚的文化内涵就这样透过几首民歌嘈嘈切切的流淌出来,所以外地的游客们爱在这里驻足,爱在这里聆听。谁说只有流行的声音才表明一个城市的品位?
而各处高楼也在重重叠叠的纱网和三角架的遮盖中进行着不停闲的装修和建设,搅拌机的声音,起重机的声音,电钻的声音都被热闹的市声掩盖住了。
傍晚的声音是最复杂的,伴随着音响,是各种小贩们忙着出售时鲜的吆喝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鲜花的,应有尽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邻里招呼声、前后让路声、喇叭声,汇合成城市的晚餐音乐前奏,而此时的忙碌,少了早晨的仓促,多了几分安定从容,因此语调中多了些拖音,步履中,多了几分缓慢。毕竟,一个完整美好的夜在等待着大家呢。
黄昏来临,万家灯火璀璨。漫步市区,休闲服装店的年轻人,一如既往地拍手在门口迎接顾客,介绍新品,让人既佩服他们的敬业热情又感慨他们的年轻活力;大商场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街边的笑谈时不时传入耳中,南腔北调,一样聊得开心。
夜渐渐深了,夜行者的声音也不时飘来,在这充满激情与节奏的时代,有很多争分夺秒的人,把握着每个瞬间的机会,聆听着生活的交响曲,品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
每一盏灯光后面,都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听不到。而街上的嘈音,我们也已熟悉到听不到,可如果有一天离开它,我们又会若有所失,这也许就是一个城市人的悲哀与幸福的心声。(李莼)《春城晚报》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