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考生正忙着收集信息,填报志愿。在填报志愿中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
根据本人的经验,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处理好省内和省外的关系,据了解,在我省每年的招生计划中,省外院校的招生人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我省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集中填报省内院校的倾向一直存在,比较典型地反映在第二批院校录取时,省内许多院校第一志愿生源都十分充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类型的一些省外院校,却常靠第二志愿甚至调配志愿来完成在陕招生计划。这不仅给录取组织工作增加了难度,而且使许多考生录取的机会大大降低。根据多年来的情况,省外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天南海北”,即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而西北除西安、西南、东北、中南地区的高校报考比例一直较低,可实际上,凡是能跨省招生的高校,一般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考生根据自己所考成绩情况,若积极报考这些外地院校,可以增加录取机会。
从这几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在录用时,重点院校毕业生往往优先考虑。因此,尖子考生在选报第一志愿时要敢于报名牌高校,因为近年来,总有不少考生总分达到了重点院校最低控制线上,因未报重点院校而落入第二批院校录取,这就有点令人惋惜。这部分考生大多是由于对自己实力估计过低。当然,也有少数考生不顾实际情况,只填报重点院校,结果造成高分落选。在院校和专业的关系处理上,应首先考虑到专业,因有的一般院校中某些学科、专业,在教学质量方面也有位居全国同行前列的。
招生计划是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能只看到金融、财经、外贸、电子等行业需要人才,还要看到“农、林、水、地、矿、油”等行业也需要人才,而且因为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业、石油等都是基础行业,为鼓励考生报这类学校和专业,国家在招生政策上往往有一些照顾性规定,考生报考这些院校往往会增加录取机会。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