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看到一些报道说,高等院校里出现了“教授满街走”的现象。而教授的泛滥直接导致了“教授贬值”:
南京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对自己的学生说:“别称我教授,现在的教授一分钱能买好几个”;
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如今不管是谁,只要能在北大谋一个教书的位子,就能评上教授。”而七八十年前,连鲁迅、梁漱溟这样的大学者在北大也只能被聘为“讲师”;
许多大学在拼命增加教授的数量,一些院系甚至提出“告别讲师”的“奋斗目标”。广东有大学趁合并之机一次评出40多个博士生导师……
有人说目前在高校,若想尽快评上职称,从政是条捷径,有了行政职务就有了“学术”,就可以占有科研经费,出版专著都可以找人代笔……很多人把从政后再评职称称为“曲线提升”。
清华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在调查了两个工科系后认为,中国当前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其中“教师的教学质量下滑是一个关键因素”。
这样的报道看得多了,便渐渐有了触目惊心的感觉:我们的高等教育怎么了?
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依靠教育水准的提高来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人们寄予了许多的希望。而说到教育,总不免有那番对传播知识、典化风尚的为人师表者的景仰和钦佩。到了知识经济年代,知识成为了比任何物质资本重要得多的资源,对知识的尊重导致了对传播知识者的崇拜;作为知识的承载者的人,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
可是,看了开篇的那些现象,真让人不敢再对代表我们社会素质提升水平的高等教育有所指望:有这样一群假冒伪劣的“教授”搀杂其中,还能保证我们的学士、硕士、博士都是货真价实的人才吗?
在人们心目中,高校历来是知识的殿堂,是纯洁的象牙塔。上述那样一些教育腐败现象,不仅是对高等教育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知识殿堂的亵渎。那些把学生、家长、社会的利益和民族未来置自己私利之下的做法,将会给我们带来无穷后患。(何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