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历史教师赵利剑认为,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与去年相比是稳中有降,指导思想统一,偏题怪题以及细微知识点的考查不多。去年考试有超范围题(课本中小字部分),今年没有。同时,也没有出现考生感觉较难的地图题。这是因为“3+2”考试是最后一年实行,试卷难度、卷面安排等方面不会有大变化。
材料题与去年的思路一致。材料题解答有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二是结合教材。 今年命题的指导思想更侧重前者,要求学生从材料上提取信息,与教材的联系下降。比如,第32题给出了1900年、1928(1926)年和1937年“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和“台湾进出口贸易情况”两个图表,考查日本与台湾的经济关系,这在课本上没有涉及,需要考生理解1895至1945年这段历史。这些只要考生在备考中有所准备,回答起来不会太吃力。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论述题很少有时空跨度大的,都是立足某些非常具体的历史现象,从具体的切入点进入,再与其他事件相联系。如,第35题与时事相结合,论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提出了哪些正确的方针政策,考生容易把握。第36题是结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情况,说明纳粹党上台的原因。这道题只限定一个国家,历史跨度不超过100年。
第34题是出得比较巧的一道题,要求考生论述南宋末年到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的变化、原因和影响。这道题虽然出在中国古代史,但需要联系世界史的商业革命和新航路的开辟。可谓难度大,角度新。虽然课本没有专门论述,但只要考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也不至于无话可说。(刘万永整理)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