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到昨天为止,本科以上各批次院校志愿填报工作已经结束。从本市广大考生的志愿选报情况看,有两种趋向引人关注:一是选报京津地区院校的考生,大多挑选名气大的学校为主,而选报京津以外地区院校的考生,更多地则是考虑专业品牌。
据本市一所重点中学负责人介绍,该校有30%左右的考生报考了京津以外地区的院校,这些学生的出发点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也适合将来的好专业。该校的学生对上海、苏杭的 学校情有独钟,在他们看来,这些地区离天津不太远,而且经济比较发达,对于开阔自己的视野、接受新鲜知识很有帮助。选报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近20名学生把视线投向了信息工程和建筑学等抢手专业,而在本市,拥有这两类专业的学校,录取分数都比较高。
京津地区的重点校和名校仍然是大多数考生的首选目标,学生看中的是这些院校的师资和读书环境。在不久前举行的高考填报志愿咨询中,关心学校住宿条件的考生很少,更多的考生把咨询重点放在学校是否有博士点和硕士点,有几位院士和长江学者,出国的机会多不多等,反映出考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更加迫切。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由于一些新兴学科专业尚不具备博士或硕士授予权,受到了一些考生的冷遇。
今年填报志愿工作还反映出一个现象,一部分考生开始以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来考虑专业,不再盲从于家长和老师的指向。这一方面说明本市的广大考生学会了理智选择,同时也说明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强制干涉减少了。(记者李艳辉 )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