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金庸掀起的“江湖战火”一直熊熊不熄。那些快意恩仇的豪杰侠女纷纷从书里走上荧屏。央视《笑傲江湖》曲终人散后,尽管恶评如潮,但不甘寂寞的拜“金”派又把金庸小说推上大雅之堂,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准备在孩子们的天地里再笑傲一把。(7月15日《金陵晚报》)
若此事属实,则笔者认为该对此说“不”了。
关注国文命运,实施语文教改,广大专家学者可谓努力探索。尽管语文教育还会背负“误尽天下苍生”之罪名,但能演变成今日之状况,实属不易。语文课,应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教益,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而作为娱乐性质的武侠小说,其思想境界实难将学生引领入人文精神之天地。虽说金庸小说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主题,但由江湖厮杀哥们儿义气来实现这样的主题,委实太过苍白无力。这种江湖义气不但与现行的法治精神相对立,而且武侠中的帮派意识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有害无益。四川被摧毁的一个“黑社会”团伙中有大量的中学生这一事件,应在人们心中敲起警钟了,那与武侠中的病态心理及血腥打斗又有何本质的区别呢?如今将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育学生的范本,无疑会对学生原本浓厚的江湖兴趣起火上浇油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想象,我们的孩子将来在课堂上麻醉并快乐着,而法治意识将会离他们越来越远。那将成为教育的真正大悲哀。
其实中国文学有着几千年历史,精彩华章不胜枚举。能给中学生提供一套有审美愉悦作用的言语作品,以期达到培养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打好学生语文修养和人文精神的底子的东西太多了。用金庸的“侠文化”在来填充语文这一人文教育的重地,是那些误解了教育观念的拜“金”者对教育的践踏。金庸小说的确在逐步被官方和主流文学所承认,然而其通俗性是缺乏文学审美特征的,而且冗长的情节也不具备文学范本的要求。这些都不能与鲁迅、巴金、沈从文等大师的作品相比。金庸武侠小说也不可能对开发人的潜能和培养创新思维起任何的辅助作用。相反,它的江湖义气和因果报应思想禁锢着学生个性,扼杀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只会使学生陷入充满暴力意识的空幻世界中,这对中学生的成长毫无裨益。
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应是人文教育,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法治的、具有人性和人情的天地,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现在我们语文教育也是该喊拒绝金庸的时候了。(单士兵)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