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兴军、实习记者张勇报道 今年秋季,研究性学习将成为中学生必修课,这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近日,记者却接到家长、老师来电,说学生搞研究太影响考大学。专家建议,研究性学习需要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
张硕、邓琳、汤博晖是人大附中应届高三毕业生。高中三年,他们分别在学校创建了网络俱乐部、网络阅览室和网络实验室,有的还获得了CETI证书。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自己 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表现出了忧虑。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邓琳告诉记者:“搞网络的确占用了很多时间,如果上高三就收敛爱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话,我能上清华。”他们的家长为了确保他们能考上大学,高二第二学期一结束就以不同的方式对他们的计算机进行了封杀。老师也参与限制高三学生发展其爱好,当张硕找邓琳做实验时把老师惹火了,据说这位老师极少生气。
人大附中信息科研处主任舒大军介绍,有些孩子为了上大学不得不转学到国外。今年3月转学到国外的王浣洁就是一位。据介绍,初二就当上了一家有名的ISP论坛的版主,她掌握五种计算机语言,会两门外语,联合国某官员称她的外语足以以假乱真;她曾到北京医科大学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名博士后做有关核酸药物的实验,还到中科院遗传所参与了全球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因测序工作。今年3月,他被请进《实话实说》。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在全年级只能排300名左右。现在王浣洁已经拿到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十几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日前完成的一项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显示,高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降到了最低点。同时在7月3日,该系对中国和英国青少年的创造性进行了一项比较调查,发现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远远低于英国学生。究其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胡卫平博士认为,最大的差异在于教学方式,“西方教育注重探索,往往设计多种活动,而中国的教育重在教知识,这使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记忆上。”他还说,“创造力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必要条件,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其实,很多孩子考试成绩并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目前的高考模式,对这类学生是不公平的。”上海进才中学历史教研组唐志源老师说,“但这样的机会太少了。”中国人民大学欧阳谦副教授指出,研究性学习的推广除了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外,先要解决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后顾之忧。有专家建议:最好能把中学生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视程度等同于奥林匹克竞赛。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