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一起准考证和学费的斗争
-新闻事件:
最后的抗衡不交欠费不发准考证
事件的主述者是安徽省阜阳市文昌中学的几个应届高中毕业生,有关情节得到所涉单位有关人士的确认。
2001年7月7日。全国统一高考第一天。
晨6时许,阜阳市文昌中学的会计室门口聚集了二三十名学生,等着领取自己的高考准考证。而这个时间,已经是大多数高考考生洗漱用餐,准备赴第一场考试的时间。
学校扣发准考证是因为学生欠缴学费。为此,学生和校方僵持数日。至7月7日晨,仍有31人欠费,欠费金额累积4.8万元。
6时半左右,会计到,宣布校方最后的决定:允许部分补缴,但剩余欠费不能超过200元。做到者,发准考证,暂扣毕业证。
一些学生开始补缴欠费,旋即拿到准考证。但仍有学生未补分文。
8点16分,未补欠款的学生之一拨打110报警,警方急驰到校,力劝在场的值班校长给学生的高考放行。校方反问:警方能替欠费的学生做担保吗?警方不能。于是斡旋未果。
8点30分,学生打当地市长热线,无人接听。
8点46分,一学生打“摩的”直闯市政府,在市府大厅里遇佩带“高考巡查办”胸牌者,急诉“险情”。未及话落,便得指示:赶快赴考场。
该学生带了几辆“摩的”赶回文昌中学,拉上几个未领到准考证的考生向设在阜阳市15中的考场急驶。
因有高招办紧急部署,学生们顺利通过考场的第一、第二道警戒线,却在最后一道警戒线前被卡住,当时时间为9点16分,比规定的截止进场时间超出1分钟。
尽管这一分钟的延误被逐级上报请示,最终没有人敢违高考纪律为这些迟到的考生特批准入。
据统计,至第一场语文考试开考,文昌中学共有11名考生因欠费而没有拿到准考证,其中2人已持身份证进入,其余9人均望考场兴叹。
2名幸运者之一否认他是幸运者,说他不过对高考规则摸得比较熟悉,他听说高考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之一,便是对第一场考试忘带准考证者,可先核对身份让其参加考试,但第二场考试必持准考证。据此,他慌称准考证在带队老师处,一时联系不上。监考老师在核对了他的身份并查阅了他的考场号后准其进入。
在考场门前渐趋安静,考场内的考生已经进入状态之后,未及进入考场的这些考生没有离开,他们知道稍后必有当地要员巡视考场,他们等待并且等到了这个机会。此后,便是阜阳市高招办紧急行动,于午间时分为11名学生赶制他们的第二张准考证。下午开考前,共有9名学生领取了他们的准考证,另有2人未领。
据了解,在这11名学生中,有2人参加了全部4场考试,有2人在7日中午拿到准考证后参加了后3场考试,还有1人考了两场。剩下6人,不管是否拿到了准考证,均一场未考。
-校方答辩:
高中不是义务教育办学收费何错之有
记者到阜阳,高考的黑色三日刚刚过去,阜阳市高招办的会议室里,正在研究估分之后的志愿填报问题。街上流动的公交车前车窗上,贴着“进文昌中学,走成功之路”的广告。
文昌中学校长刘润科对记者很抵触,说报纸的记者来过了,电视台的也来过了,我不想再说什么,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大不了去坐两年牢,反正这学校我也不想办了。
好容易说服刘润科接受采访,刘润科似乎就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办学收费我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刘润科说:文昌中学是民办中学,17个股东集了270万元,向80户私人借了160万元,向银行贷了141万元,加上收的第一笔学费,共计600多万元起家。
学校现有学生600余名,每年学费收齐了应该是50多万元,但每年都收不齐,能收40多万元算不错,可这40多万元也就只够还息。
这届高三毕业生97人,至高考前还有31人累计欠费4.8万元。他们高考完了就四散回家,我现在不追着要这笔钱到时候还能上哪儿要?
问我为什么不早要?怎么没要!这点学费我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就是收不上来。
记者追问:学生不交学费如何被允许报到上课?
刘润科说,97个学生,两个班,尚不满员。不让欠费者上课,学校也不赚,让他们上课,学校多少能收一点,聊胜于无。
记者仍不解:高考至关重要,学校怎敢用准考证做押?
刘润科说,一些学生不是交不上,而是不准备交,所以我和会计说,要咬紧牙,坚持。结果到了7日早晨,又有20名学生交了12800元,领了准考证。其他学生估计也准备交的,可是有学生叫了110,他们就不交了。
记者问,扣了11名学生的准考证,没考虑后果?
刘润科说,怎么不考虑。过去是计划经济,现在讲市场经济,而且高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
刘润科指着写给上级的一纸情况补充说明说:7日早晨,上面打电话给我,说我不发准考证违法,我说那好,只要你们出一张4指长的小条,讲清这欠费该咋处理,我立刻就发准考证。结果没一个领导说话。
-学生自述:天灾人祸家境困苦交不起学费买不起书
没参加高考的11名学生,记者陆续见了6个,都是男生,18岁到22岁,一部分是阜阳周边县乡的农村孩子。
一个男生说,他从小父母离异,家境很苦。但他成绩好,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上第一。他们村子从未出过大学生,他因此成为村里的希望。但不幸没有考上好高中,此时文昌中学的老师叫同学几次游说他上文昌,说每学期可以免去300元左右的学费,他去了,但承诺没有兑现。他的志向是能考上安徽大学,但因准考证问题而缺考一门,情绪又受影响,上大学肯定没希望了。
问他们的欠费情况,说少则六七百,多则一两千。基本上是从高二或高三开始欠交的。为何高一入校时交得起费,后来交不起,两三人说后来家里发生变故,比如有人生病,比如说失火加上天灾。
记者拿刘润科校长的话问,上学交钱,天经地义,难道你们不知道。他们说,知道,但确实交不起。他们这几个,大多数每天只有一两元的伙食费,甚至课本都买不起。
有两名学生,掏出有他们个人、班主任和校长三方签字的白条,大意是他们自愿不买课本教材,校方免去他们部分学费。
记者十分惊异,不买课本教材如何上学?回答是借同学的看。
学生们还说,文昌中学管理混乱,收费混乱,问题多多。上3年学,班主任换了几个,会计也换了几个。
-记者调查:
家长不知孩子欠费
学生认定学校不敢扣证
贫困和上学的矛盾是一个辛酸但不新鲜的话题,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几乎所有学生的家长都不知道他们欠费。
问为什么?答案异中存同,都说是看家里困难,不忍心开口。
一名学生说,家里问过我欠不欠学费,我说不欠,否则家里就是贷款也会给我交齐学费的。
也就是这名学生,被校方认为是11人里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现在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家里交代,他不能想象家里知道他竟然没有参加高考的反应。
一名学生,显然是11人里的核心人物,22岁,言谈成熟老到,佩着呼机。他说每年母亲能给他两千元,父亲也多少给点,他自己假期打工也能挣点。记者问,如此还不够支付学费?他只说他花钱有详细的账目,但没说怎么花了。
还有一名学生,受大家委托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留通讯地址,是当地一所正规高校,联系人是他的哥哥,他说他哥哥在这学校里教书。记者马上追问,你欠费多少?假如高考对你真的很重要,你哥哥能为了1千元欠费误你的前程?他笑而不答,周围的同学为他圆场,说他哥哥其时出差不在阜阳。旋即,他们划掉了那个联系地址,写了另一名同学家的地址,那是阜阳周边县的一个村。
学生欠费和学校催交都不是一两天的事,在一切早已明确的事实面前,这些学生真的敢如此漠视?
其实不然。
11名学生之一告诉记者,7月4日,他和另一同学去高招办咨询,得到的答复是:高考是你们的权利,学校无权剥夺。
他说,他因此认为学校不敢扣准考证到最后。他把高招办的答复告诉了同学们,大家都因此踏实了几许。但是他没有想到他最终为此付出的代价。
记者问其他学生,是否认为学校不敢把准考证扣到最后?都说,是的。
采访中,记者很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考对这11名考生是否真的很重要。
文昌中学的刘润科校长说,在阜阳上高中,一类学生考省重点,二类学生考市重点,三类、四类考正式办学的学校,五类学生才上民办。文昌在阜阳的民办学校里还算不错,但是收进来的学生素质都不高。
假如参加高考,这11名学生是否有希望?
文昌中学一位熟悉学生的老师欲言又止:除了一两个,其他的……
11人里,两名考完全部科目的考生估分都很差,几乎没有上统招大学的希望,他们说,情绪影响了成绩。3名考了部分科目的考生因为缺考估分就更低。6名一门未考的考生中,有两人根本就未领取招办为他们补制的准考证。
让学生们给自己一个评价,结果,肯定自己若正常发挥就能考上大学的也只有1人。
-余波未平:
高考权利无权剥夺
未进考场先请律师
事情远未了结。记者到阜阳时,一场诉讼正在酝酿中。
那名22岁的学生告诉记者,起诉的决定在他7月7日上午被拒之考场之外时就做出了。7月8日,阜阳弘大律师事务所就接待了前来咨询的两名学生。7月11日上午完成调查笔录。当时签字起诉的共有10名学生。
弘大律师事务所蒋祥爱、何文敏两位主任认为,学校有难处,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但如果学校认为学生欠费侵犯了学校的权利,完全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利,以扣发准考证的方式迫使学生交学费是违法的。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参加高考也是这种权利的显示。准考证是市高招办颁发的,学校只是代发到学生手中,学校扣压,是滥用职权。
两位律师还认为,不管学生的欠费出自何因,不管这些学生高考能否中榜,他们参加高考的权利谁也无权剥夺。他们对诉讼的前景充满信心。
-动态传真:
调查仍未完结诉讼已经立案
1.高考大幕甫落,阜阳市有关部门便组织了调查组,调查文昌中学事件,现调查仍未完结,结果未公布。
2.原签字起诉的10名学生中有4人出于不同原因退出诉讼,其中一些已经回到农村老家,前途未卜。
3. 7月20日,文昌中学的6名学生向阜阳市中级法院递交诉状,要求文昌中学赔偿他们每人5千元复读费和3万元精神损失费,合计21万元。阜阳市弘大律师事务所的12名律师以法律援助的形式为6名学生代理此案。阜阳市中级法院在接到诉状的当日决定立案。(本报记者郑直)
-记者手记
高考不能承受之重
为催交欠费,学校竟使出扣发准考证的“绝招”。看到这个消息,马上想到采访的主题:当高考成为特权。
决定去阜阳后的动身之前,接到一个来自阜阳的电话,在没有弄清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对方先核定了我的身份,然后一连串问题抛过来。当知道打电话的是我将要采访的学生之一,我一下子对未来的采访有所警惕。我想,问题或许还有另一面。
采访证实了我猜测的一些东西:学校把高考作为追缴欠费最具杀伤力之矛,而学生也把高考作为不交欠费最具保护力之盾,高考的权利被双方放大和泛用,于是高考不仅成为学校的特权,也成为学生的特权。
在对整个事件的采访中,我觉得最可嘉许之处,是阜阳高招办在尽最大努力为11名学生进入考场开绿灯之时,最终因1分钟的迟误给他们亮了红灯;最遗憾之处,也是有关部门在肯定了高考是学生的权利之后,没有拿出更可行的措施把问题化解在7月7日之前。
认为律师说得不错:高考的权利谁都无权剥夺。但最终把学生阻于考场之外的,除了欠费,是否还有其他?把权利放在祭坛上膜拜,绝对不是对权利的珍惜和正常使用,相反,可以说是一种漠视甚至亵渎。
高考已经培养出一批特权阶层和特权思想,这是诸多高考事件的异曲同工之本。已经披露出来的高考事件的当事者,监考玩忽职守的,阅卷滥用职权的,把所谓的差生分流出高考考场的,因孩子高考而代行交警职责拦路堵车的,乃至穿上“今天我高考”的T恤便“我是考生我怕谁”的,从考生到老师到家长,凡和高考沾边就掌握了权利。高考承载了太多高考以外的功能,而整个社会对此缺乏警惕。
高考已经被放到一个不正常的位置,当高考的秩序重于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秩序,高考就成为特权。当高考成为特权,高考就有了不能承受之重。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