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了,高校录取的不公平又一次显现出来。每年都有人出来呼吁,可看来问题并没有解决的迹象。我要来替外地考生说几句话。
我是80年代初从外地考到北京上学的,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一直到今天。当时我的分数在我们县里算是很高的,可是我却不敢报梦想中的北大、清华,为了保险起见,只报了一个比较一般的院校。来到北京上学之后我才发现,我的分数完全可以上这两所学校,北京的 考生考分比我低的,都能够上这两所学校,我当时就对这种不公平非常气愤,怎奈生米已成熟饭,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呢?然而,这种不公平竟然一直延续到今天,一批批外地考生像我一样的经历在重演。并不是说大家非要到北京来上学不可,而是这种不公平的制度会扼杀一些有才华的孩子。
平心而论,在我所接触的大学生中,外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平均来说都要高于北京市的学生,外地学生自觉性比较强,吃苦耐劳,学习非常刻苦。特别是在毕业阶段,指导教师都喜欢带外地学生,有时甚至会出现争带外地学生的局面。其中的原因:一是带外地学生比较让老师省心;二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综合能力比较强。并不是说北京市的学生就不好,他们可能更见多识广,思路更活跃,可是综合起来看,素质还是有差异。
现在有不少人把孩子的户口转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是为了将来孩子上大学能轻松一些。
在学校工作这么多年,我也曾经参加过高考录取工作。全国高等学校在各地区的分布一直是不均衡的,每所高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住宿条件又不尽相同,加上这些年高校招生一直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做法,在录取中又要受到北京市招生计划的控制,所以,有时我们也会为录取不到外地优秀考生而感到惋惜。
北京和外地的考生为什么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呢?这样不仅能使我们这样的非一流高校可以录到满意的考生,而且也可以将北京考生置于较激烈的竞争环境,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20多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向全世界打开国门,那么北京的高校招生为什么不能向全国开放呢?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