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原子能科学院成了暑期学生新景点

http://www.sina.com.cn 2001/07/30 06:22  中国青年报

  7月27日上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打开院门,迎来一批尊贵的小客人。来自原子能院中学的47名同学,走进中国核事业的摇篮,走近钱三强、王淦昌等61名院士曾经或正在工作的地方,掀开了“神秘的401大院”的面纱。

  同学们首先参观院史展室。150平方米的屋子,登时挤满了兴奋的面孔。

  尽管是原子能院的子弟校,可这里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一样,基本都只能从书籍上了解院史。平常连院门都进不去,今天却能到展室参观,这对多数同学来讲,还是第一次。

  “别说我了!就连在这里工作的爸爸妈妈,平常也很少有机会来这里参观。”初三刚毕业的田源告诉记者。在这所中学里,像田源一样,不少同学的名字都与原子能沾边,一个同学的名字干脆叫作袁子能。

  走过钱三强和王淦昌的铜像,同学们来到重水反应堆参观。办过一道道手续,庞然大物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在一位姓林的高工介绍了重水反应堆的历史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之后,同学们好奇的情绪被调动起来,问题一个接一个。“这核反应堆会不会爆炸?”“如果爆炸会怎么样,是轰的一下子,还是慢慢地解体呢?”

  初三年级的贺洋问题尤其多:“老师,反应堆的寿命有多长?”

  “实际上20年就差不多了。70年代我们对它进行改造,一直运行到如今。现在我们又建了一个轻水堆。”林工说。随即,他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知道重水堆和轻水堆的区别吗?”

  下面笑声一片:“知道!一个重,一个轻呗!”

  林工笑了,向同学们详细地解释了两者的区别。

  走完行程的最后一站———快堆的建筑工地以后,同学们在恋恋不舍中告别原子能院。

  实际上,这项“特权”不是原子能院中学的学生们独享的。自从1997年7月核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此正式挂牌后,原子能院就已经面向全社会开放。

  回首从前,院宣传部强家华部长感触特别深:“很长时间以来,周围的人都不知道这个院子是干什么的,401大院成了这里长年的代称。如果说有参观者,那也只是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而且还是以教学为主要目的。”

  自1997年对外开放以后,原子能院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增多。“我们不再与世隔绝,也成了到房山旅游的一个景点。”在今年北京市旅游局主办的夏季旅游景点推荐目录上,原子能院的名字赫然在上。一些学校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原子能院建立长期的固定关系。

  可150平方米的展室面积实在有限,原子能院接待培训服务中心经理史松德说,“我们想宣传,又不敢宣传”。所以,社会上许多人都不知道这里已经成为可以参观的景点。史经理介绍,只要对此感兴趣,打个电话,就可以来参观。可因为接待能力有限,这里一般只接待团体。

  “以后就好了。”强部长告诉记者,院里新建的1000平方米展室明年完工。到时,接待能力会大大改善。最重要的是,科研院所不仅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还肩负着向全社会进行科普教育的义务。“以后要向科普基地方向发展。外界对原子能科学了解不多,其实它可以利用的方面很多,比如医疗、考古等等。”强部长说。

  强部长希望通过本报告诉社会:“学生是科普的主要对象,大众也应该接受核知识的普及。我们不仅欢迎中学生、大学生,也欢迎各界人士来此参观!”(本报记者原春琳、实习生秦楠)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把爱说出口--来女人频道书写爱的誓言
新浪教育全新改版--英语、考试、出国、培训
快来参加新浪网友婚纱靓照大赛!
中国队冲击世界杯
联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专题
全新北京都市生活--引领时尚 白领必读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为漫画梦找一个家-漫画作家专栏闪亮登场!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