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篇以古白话文写就的高考作文《赤兔之死》得满分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对这一轰动,有人解释为“积习沉重的应试教育欲向素质教育转变,需要高考这个指挥棒的导引,现在这个指挥棒给了我们一个信号”。
而与这个“信号”相呼应的,还有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的“研究性学习”———一种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法。然而,这种“呼应”却不仅没火起来,反而频遇冷眼,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
“指挥棒”开始指向创新能力
有人士认为,今年高考出现的“这一信号”不仅仅来自这篇得满分的古白话文。有消息说,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有人写出了“病历”,有人写出了剧本,还有人交上了一首诗。而这些答卷,竟大多得了高分。
在作文题目上,单独命题的上海市竟“宽泛”地要求考生“谈对我国人类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思考”。
这些作文的满分高分和考题,被认为是今年高考新科目“披挂上阵”、新题型“浮出水面”的一个缩影。教育专家普遍评价,高考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改革步子迈得更大了。
但此种现象,却让不少学生慌了手脚。上海作文阅卷处负责人发现,许多学生作文都写了中共一大会址,但多为空洞的颂词,一看便知,这些考生是将平日操练时储备的作文依样画葫芦,根本没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与创意。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完成的一项对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正说明了这一点。研究显示,高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降到了最低点,同时发现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远远低于英国学生。
研究性课程遭围堵
实施创造性教育,这一思路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要求各地各校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从今秋开始,研究性学习将纳入中学必修课,成为“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
据介绍,研究型课程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通过选择课题、材料收集、信息处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学习的一门新课程。在此之前,上海、天津、南京及北京等地的一些学校已经开展了这项学习。南京一中从上学期开始在高中教学中引入研究性课题,一些诸如“南京古城墙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调查”、“网站建设的设计思路”的课题以论文和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天津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开题研究诸如居住小区防火现状及改进方法、沙尘暴与城市绿化植被相互影响等课题。
然而,有关部门却接到不少家长、老师来电,对这项学习大为不满,称“学生搞研究将影响考大学”。
有消息说,人大附中3位学生高中三年分别在学校创建了网络俱乐部、网络阅览室和网络实验室,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表现出了忧虑。他们的家长为了确保他们能考上大学,高二第二学期一结束就以不同的方式对他们的计算机进行了封杀。
除老师与家长外,社会人士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冷脸。天津一个课题组的成员到另一所学校去做抽样调查,但那里的老师竟用扫地的方式暗示他们离开。有些课题组准备到一些管理部门去了解一些情况,却被拒绝。面对询问,某个城市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校读书,跑到社会上来干什么?
谁来消解“一脸茫然”
“指挥棒”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创新自我;家长和社会要求学生坐回课堂,“好好念书”。这种二律背反让学生们一脸茫然。
对此,南京一中校长陈良琨认为,研究性课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同时也弥补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这条路,方向肯定是正确的。天津实验中学的薛静尧副校长呼吁社会能够理解、支持这项创新。
有人士认为,研究性课题遭遇“围堵”,根本还在于现行的高考制度上。
据北师大研究,创造性思维水平与学业成绩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决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去推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因此,很多孩子考试成绩并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目前的高考模式,对这类学生是不公平的。”
据报道,今年3月,人大附中一位掌握五种计算机语言、会两门外语,并曾在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名博士后做有关核酸药物的实验、参与了基因测序工作的高中生转学去了美国。因为“她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在全年级只能排300名左右”。
而现在,这位同学已经拿到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美国十几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了。“因为在美国,进大学要有三部分成绩,一是升学考试成绩;二是平时成绩;三是社会活动,而我们却只有其中一项。”
有专家认为,像研究性学习这样的方法的推广,除了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外,更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后顾之忧。编者按
在闷热的天气里,我们却不能不关注着全国各地的学子。
其实,这种关注,更是在关注一种制度、一种公平与一种道义。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在进行着哪些嬗变?这种变化能让莘莘学子们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
中国有句古话,叫教学相长。教为因,教为首。但如果教之路引弯了,学之路又何以延续?又何以升华?变革年代,我们究竟该如何把他人之长“拿来”,又该恪守哪些成熟的教育思想及规律?
以人为本,这种理念无时不在促使招生、育人制度的变革;市场机制,又不能不让人对现行的高校体制进行反思。而反思与变革的结果,都会对今天的考生和未来的考生带来诸多的影响: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加科学?
高考引出的这些问题,需要人们一起去关注、去思考。哪怕,仅仅能够提出。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