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报道:(记者徐敏、实习生程劲松) 今年高考,取消了年龄、婚否限制,本市17位25周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怀揣大学梦,成为首批“吃螃蟹”者。遗憾的是,他们的大学梦皆未成真。
对待此次高考,大龄考生们表现各异。有的只考了一门便中途退出;有的表示“以后不会再考了”。31岁的赵先生四门课考258分,是考得比较好的一位,他告诉记者,“语文、 政治科目考得不错,接近100分,但数学、外语对我来说就太难了。”赵先生憋足了一股劲儿,明年要再考。
大龄考生的悉数落榜也引来了社会的纷纷议论。有人说:大龄考生离开学校已多年,中学教育教学内容又在不断革新,与在校的高中生考场“竞技”,有明显劣势,其结果也在意想之中。有人说:高校为大龄者开了一扇门,但极少有人能入门,那“开门”意义又何在?也有人呼吁:要根据大龄考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试、录取过程中为他们“量体裁衣”。
有关人士提出,高校在选拔人才的方法上,对高中毕业生和大龄考生,能否区别对待?从事终身教育研究的华师大副教授吴遵民说,国外有专门为因种种原因错过读大学机会的人设置的“社会人特别考试”制度,发挥“社会人”的特长,避免和应届高中毕业生比拼书本知识。入学考试由三部分组成:一看工作业绩、实际能力;二看现场撰写的专业论文;最后组织专家面试。有些公立大学为“社会人”学习设立两部制:一是白天班,和普通大学生一起上课;一是夜间班,课程、师资、授课形式和普通高校完全一样。无论“社会人”读哪种班,所获得的学历证书都和普通高校生相同。
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由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成人教育等组成。前者主要为高中毕业生“敞开大门”,而后者则是“社会人”的“专利”。前者的社会认同率比后者高,这也是许多大龄考生向往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原因。有专家建议,能否将两类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重组,让更多的大龄考生进入全日制高校大门,置身浓浓的学术氛围,接受系统的知识传授。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