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与正常孩子相比,得到的关爱少了许多。但在第一军医大学分校护理二队女兵们十六年的浇灌下,广州海珠启能学校三十七名弱智儿童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二十八名失学弱智儿童重返校园。
美国心理学家艾伦博士参观该校后连连说:“了不起。”
“小丑人”与穿军装的“靓姐姐”
一九八五年,当女兵们第一次来到设在广州同福东路的弱智儿童班时,“小丑人”张着双臂要拥抱穿军装的“靓姐姐”,女兵们吓得拔腿就跑。她们反复思考后认为,迟开的花朵更需要爱的浇灌。
此后十六年,女兵共为弱智儿童写信一万三千二百多封,制作贺卡一千六百多张。毕业的近千名学生中,八成学生智商提高了十至二十分,三成找到了工作,有的被星级宾馆聘为服务员,有的夺得省级运动会金牌。
弱智儿李来福出生时,家中大摆三十桌酒席庆贺,但发现他是弱智儿时,“宝贝”身价陡降。一次,其父生意失败,硬说是来福带来的“霉气”,把他从房间扔到阳台。小来福成了“小浪子”,放学后四处游荡不回家。女兵罗莎、伍艳群把他接到部队,帮他洗澡,并穿上新衣服。之后,她们三次上门做来福父亲的工作,终于打开了其父的心扉:“如果我再抛弃他就不配做父亲了”。
“神童”周文祥,长期与外界隔绝造成自闭症,进学校几个月也不说一句话,当他被宣布失却了语言功能时,女兵康媛琳决定试一试,结果发现了这个对数字异常敏感的“神童”。小文祥偏爱台历,康媛琳每次去,都带一本台历,见面的第一句话总是问:“能告诉姐姐你的名字吗?”无数次的沉默后,终于有一天,“神童”说话了。
三万小时的关爱
为开启这些弱智儿童的智慧,她们利用联欢做游戏、演节目、赠送贺卡和小礼品、互相写信等方式源源不断地向他们输送爱的暖流。
“六一”儿童节到了,女兵们自发捐款一千多元,把队部操场装饰成一个漂亮的皇宫,接孩子们来军营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天;新世纪来临之际,女兵们加班赶制出一千个千纸鹤,连同美好的希望与祝福一起送给他们。
一位商人曾为女兵算过一笔账:十六年,该队学员累计付出了三万多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捐款二万六千多元,赠送衣服五百多件和一大批书籍和文体、教育器材,结果回报却是零。
女兵有自己的思维:人生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算帐的,为政府分忧解愁,这个看不到的成绩也许就是最大的成绩。
女兵爱心感动港商加入助残
十六年,一届届女兵学员传递着爱的接力棒。队干部调离和老学员毕业离校前,都要与弱智儿童“辞行”;新干部和新学员来队,都要到孩子面前“报到”。有的学员毕业分配到外地,仍然惦记着他们,保持通信联系。
女兵们所在学校,还拨出经费支持,在活动时间、车辆等方面给予保障,每年还表彰先进个人。
女兵十六年关爱弱智儿童的事迹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州军区授予她们“拥政爱民先进单位”称号,广东省授予“助残先进单位”称号,广州大学、广东商学院等高校学生也纷纷加入她们的行列,港资企业--广州镇泰有限公司出资三十五万元,为学校增设校舍和教学器材。(作者吴道山、岑靖)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