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前不久,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就异地工作对北京和上海的7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有超过半数的人赞成异地流动,其中薪水和机会是最主要的两大促进因素。
调查显示,北京、上海两地赞成异地工作的居民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2%和68%,上海比北京多出16个百分点。这表明,上海人在异地工作的态度上比北京人更为开放,更乐于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
在为何愿意异地工作这个问题上,两地居民的动力也有所不同。北京居民依次是机会、薪水、文化、憧憬和户口,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88%、85%、61%、22%和21%;而上海居民依次为薪水、机会、环境、住房、户口,分别占93%、64%、46%、44%和41%。很显然,上海人比较务实,看重一些实际条件,而北京人对文化的偏好更多一些,也更理想主义一点。这和两地的文化背景差异有一定关系。
在对异地工作的年龄段问题上,两地居民的认知也有较大距离。北京有15%的人认为30岁以后到异地工作可能性很小,而上海仅6%;认为40岁以后可能性很小的,北京为65%,上海只有36%;上海人大都认为50岁以后才不太可能去异地工作,比例占了58%。可见,大多数北京居民把40岁作为能否赴异地工作的分水岭,而上海居民则要整整晚十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上海在异地工作态度上的宽容和开放。
不过,北京和上海仍各有将近一半和三分之一的人不赞成异地工作,说明促进人才异地流动的机制尚不健全。阻碍人才异地流动的主要因素,在北京人看来依次是住房、户口、家庭、习惯,而上海人则把薪水、家庭、户口、住房作为最主要的障碍。可见,不够灵活的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仍在客观上对人才异地流动构成约束。(李蓉)
   订英语短信 日积月累收获多多
      订留学短信 出国动态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