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黄浦区高招办的大厅里人声嘈杂,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几个临时“家庭会议”同时在这里进行。“会议”的“主角”是来这里补填第一批本科院校志愿的考生。
理科生小沈这次考了430多分,虽上了“一本”线,但四个志愿全部落空。得知补招院校中没有上海高校,一家子争论起来了。“现在外地学生都往上海挤,谁想跑出去?”母亲打起了“退堂鼓”;“不过倒有不少好学校,专业也不错。”小沈的父亲指着补招院校表上 “华北电力大学”一栏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是说。夫妇俩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把目光集中到了小沈身上。“外地学生可以到上海来,我为什么不能到外地见世面,经风雨。只要学好了,四年后回上海,我一样有竞争力,我不想放弃冲击重点大学的最后一次机会……”小沈的一席话终于让母亲做出了妥协。
上午刚从江苏南通赶过来的老徐夫妇,通过手机和在家的儿子开起了“电话会议”。儿子作为上海知青子女参加了上海试区的考试,结果发挥失常,与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失之交臂。因为要赶下午的汽车回去,夫妇俩必须马上做出放弃还是补填的选择。儿子不在场,但同样是“主角”。一拿到补招院校表,老徐立刻拨通手机,把补招院校的招生专业一一读给儿子听,希望儿子仔细考虑。半个小时后,手机响起,儿子打来电话,相信自己有实力被第二批院校录取,请求父亲放弃补填。老徐迟疑片刻,对儿子说:“我相信你有能力替自己作主,老爸听你的!”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