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当万千高考学子翘首以盼录取通知书时,交大“少年班”的通知书悄然退出了招生舞台。从今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停止招生。
20多年前,中国科技大学首家办起少年班,入学学生大部分在十四、五岁左右。少年班当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到1985年,包括上海交大在内的10多所重点大学相继办起了“少年班”。今年,以华东地区为主要招生范围的上海交大少年班为何停办了呢?
学校看法
学校的院、系在培养少年班的学生方面花费很大精力,然而收效不大,为此学校表示,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综合能力不强致使少年班日渐衰落成了一种必然。
超常学生并不“超常”
细细探究,交大少年班“落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源下降、考生素质逐年降低,少年班创办之初意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少年人才,但招来的少年并不“超常”。
前几年,少年班的考生素质较高,学习能力、自主性较强。但从1992、1993年起少年班开始滑坡,在超前教育、应试教育的“催生”下,学生都很死板。很多学生虽然智商颇高,但心理上比较稚嫩。交大招生办副主任钱奇城介绍,交大少年班每年有40名的招生计划,但一般只能完成一半。最近几年“少年班”的招生全国录取分数线均在540分,而普通班至少需要600分。
少年班中有一个通病:数学很好,人文学科与英语相对比较薄弱。原交大教研室管理少年班的老师认为,少年班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差。由于年龄小,很多学生不会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而是一味地选热门专业。曾任教过少年班的老师感到:从平均水平来看,少年班的学生没有特别的实力。
停招不意味不再招
钱奇城表示,停招并不意味着今后不再招收。我们也会以其他的形式培养人才,譬如连读班或是试点班等。
少年班的纷争一直以来就是硝烟不止,一方说少年班卓有成效,一方说少年班应该取消。究竟该如何培养“超常”少年?一些专家的见解值得深思,对于那些特别聪明的学生,没有必要把他们“拔”出来。让他们与同龄人一起按部就班地学习,并给予个别地辅导,特别地培养,能使“超常”少年在心智、生活能力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生看法
在采访中,80%少年班的学生认为少年班停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一位同学曾感慨地对笔者说,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他会去读高三,与普通学生一样踏踏实实地重新走一遍,将基础打扎实。
心理鸿沟难以逾越
第一眼看到W,还以为他是个大学生,一脸的稚气,穿着也很随意。今年才22岁的他已在IT业闯荡3年,现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他是94届交大少年班的学生。W自称是幸运儿。
虽说幸运,但少年班的孩子们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他们戴着闪耀的帽子:天才少年、神童、希望之星等等。也许因为天资聪颖能让他们更早的走入大学校园。然而三岁的年龄差距更给他们造成了一条很难逾越的心理鸿沟。有一段日子,为了装成熟,W就不刮胡子。但在德育课上,当老师谈到大学生恋爱观时,一句“少年班的同学可以不回答”便将他们一棍子打在门外,以致于少年班的一个女孩子与人约会时不知所措,还成为她生活中的一大苦恼。
无人引导贪玩成风
也曾是少年班一员的在读研究生L坦言,“刚进少年班时觉得自己不再有万众瞩目的感觉。那时我特别希望有人来引导,但学校里没有配备老师来帮助我。我们班玩气很盛。第一次进校的期中考试只有60多分,与试点班的差距相去甚远。总感到活在试点班的阴影之下,与那些数学、物理奥林匹克冠军竞争觉得很累,于是就去放松:打球、打扑克、聊天,学习没有任何源动力。玩腻了,大家便一窝蜂地泡在图书馆里学习。读书耐不住了,大家又互相影响着去玩。”他把这段生活总结为放纵加反省,不断地恶性循环,“那时我非常苦闷,曾经想过休学,到大三、四时,心智成熟了确立了目标才慢慢走出困境。”
学校没有因材施教
为了配合全国各地纷涌而起的少年班,很多少年班的学生都是从中学里开设的加强班走来,接受的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他们习惯做题,而思想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L说,老师没有根据我们高中情况教学。我们更适应于小班化的教育。一开始就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觉得跟不上。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完全靠自己的努力。
专家看法
大学少年班的停办并不意味着社会少年班的隐退。而今社会教育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对少年天才的规划和潜质的挖掘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要“与时俱进”。对于少年班,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大学少年班的停办并不意味着社会少年班的隐退。相反,少年班将以多种形式涌现,钢琴班、舞蹈班、绘画班等。原有教育制度下的少年班不再能够适应。而今社会教育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对少年天才的规划和潜质的挖掘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要“与时俱进”。
顾晓鸣认为,交大少年班的停招由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方面,整个教育体制,包括评分制度和升学考试致使“标尺方式”出现问题,所测定出来的少年就有问题。片面的教育体制不仅不准确,还会发生误导。少年班的学生就像是那些被送到巴西去培养踢球的青少年,人生经验少,创造能力差,心理素质和为人处事都较欠缺。而像满舟、韩寒等“天才”永远不会在此范围内。这是对少年的“圈养”和扭曲。
另一方面对少年班的培养实际上是“一条线”的浓缩,急功近利地培养。孩子的潜力是通过多种途径,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少年班的宗旨是尽早发现人才。对“天才”越早发现,培养的手段也就越单一,抑制了他们新兴趣的产生,或许就把孩子的最大潜质给埋没了。很多少年班的学生出国以后就去炒股票,潜力并没有表现出来。
   订英语短信 日积月累收获多多
      订留学短信 出国动态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