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消息,以培养“超常儿童”为目标的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今年停止了招生。
据报道,交大停办“少年班”的主要原因是:在应试教育的“催生”下,近年来“少年班”的考生素质呈不断下降趋势。“少年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较少年班初创时期的学生有了明显退步。同时,近年“少年班”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越来越明 显的通病,例如偏科较严重,数学和理科较好,而文科较差。此外,由于提早进入大学校园,“少年班”的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同时心理压力沉重。原本用来培养神童的优越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制约他们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迫于无奈,上海交大终于决定停办“少年班”。而在此之前告别“少年班”的原华中理工大学有关人士在谈到停办原因时说:开办“少年班”有些揠苗助长,少年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
“少年班”里的学生无疑都天资聪颖。办“少年班”的初衷是对特殊人才进行特殊培养。但是,“少年班”对那些年幼的“天才儿童”并非好事。超负荷的脑力劳动必然有损一些少年的身心健康,使其出现早熟甚至早衰。即使不因智力超负荷造成伤害,他们毕业后对社会和工作的适应情况也往往比普通大学生差,不少人因为无法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而遭淘汰。
像一个孩子很小就能熟练颠球最终未必能成为优秀足球运动员一样,一个人究竟是十四岁还是十八岁上大学,与其能否成才并无必然联系。对特殊人才当然要特殊培养,但这个培养不应仅仅是“超早教育”。如果“少年班”学生的最终目标只是提前几年读完大学的话,这样的“少年班”充其量只能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孩子最终成才与否,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格力量、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以及待人处事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提早把他们放入一个单一的培养模式中,就有可能影响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潜质。
大学办“少年班”,在对超常少年的选拔、培养方面无疑作了有益的探索。这种培养方式有效与否,目前虽还很难下定论,但诸多大学纷纷拆除神童“生产流水线”,本身就是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出的最好回答。大学停办少年班,是一种观念上的可喜进步。真正的人才绝不会因未提前上大学而被埋没。(周志成)
   订英语短信 日积月累收获多多
      订留学短信 出国动态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