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001-08-21/42-4-14350_082101.jpg)
本报记者陶俊峰摄影报道 虽然距离九月开学还有十几天的时间,但各民办大学的“招生大战”却提前开打了。昨天,在民办高校北京站招生咨询现场,记者发现,今年很多招生学校不约而同地打出了名校的招牌,以争取生源。
据记者粗略统计,北京站站前广场招生的60家左右的民办学校中,有近一半的学校打着北京名校的招牌,清华、人大、北航、对外经贸大、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全国名校的名字几乎随处可见。但走近之后记者发现,校名牌上,除了硕大的“清华”、“人大”之外,往往还附着很不惹眼的“培训部”、“开发部”、“自考部”的名称。此外,在这些学校的宣传展板上,几乎都有相关名校的校门、教学楼、宿舍楼的照片。记者随机采访了几所这样的学校,发现没有一所是真正在名校内住宿或教学的。
中央财经大学培训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学校与中财属于合作办学,所以可以使用中财的名字。同时他承认,在招生中有名校背景的民办学校确实具有很大优势,他说,民办学校在招生中最缺的就是在学生、家长中的公信度和权威性,而背靠名校的办法则恰好可解决这个问题。据记者现场观察,有“名校背景”的招生宣传点前聚集的咨询者确实比其他宣传点要多。
与往年相比,那些和名校沾不上边的民办学校今年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北京民族大学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即使在去年,打着清华、人大等名校牌子的招生学校也就不到十家,没想到今年一下子冒出这么多。”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