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要鞍装,人要衣装”,如今连高校的校名也要讲包装。今年的高考录取中有个有趣的现象:高校的校名往往会引导学生填报志愿的走向,而高校也因此愈发重视对校名的包装。
考生看校名,一看“内涵”,凡是挂有“理工”、“科技”之类的院校通常较热,一旦沾上“电子”就更是热得烫手。像哈尔滨理工大学理科计划招生88人,线上生源达到287人 ,120%分数线达到531分;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理科计划招生46人,线上生源达到230人,120%分数线532分。
二看“地方”,凡是沾上好地方的院校生源也较好。像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学,便沾了“三峡”的光,理科计划招生44人,线上生源达到165人,120%分数线达509分。
三看“档次”,在同一区域内,通常是“大学”优先,“学院”靠后。北京工商大学原叫北京商学院,更名后生源异常火爆,今年在我省重点批次招生中,其120%分数线甚至超过众多国内一流院校,理科计划招生53人,线上生源达220人。
四看“面孔”,重点看学校的校名怎么样。原名中国纺织工业大学的东华大学此前的生源一般,但更名后,生源质量直线上升,一般本科批次理科计划招生15人,线上生源达到142人,北华大学、南华大学均是这方面的代表。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机械学院”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再更名为“上海理工大学”,“面孔”每变一次,考生的报考热情就高涨一次。
当然也有在更改校名上栽跟头的,西南科技大学在重点批次录取中便吃了亏,一志愿未录满。招生的周凤生老师说,学校今年第一次将西南工学院更名为西南科技大学,可能是考生不太了解。其实,包括像长安大学、东华大学在内,更名伊始,都曾有过类似因“不熟”而造成的“冷遇”,甚至被误认为是民办大学。
因此,一些招生老师说,在缺乏对学校信息了解的前提下,校名很关键,不仅是第一印象,还是一个外在品牌。而更名也逐渐流行,据称某林学院就将更名为环境工程大学。
省大招办副主任郑大明分析,院校更名通常是在兼并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名后,专业面拓宽了,向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迈进,实力往往也随之增强,对考生都是一种激励。考生这种看重“包装”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还是应该多了解院校的实际情况,掌握哪些专业是院校的较强专业,不能盲目地“慕名而去”。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