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Windows“帮助”功能写出了《Windows操作指南》;中文系学生写出《常用医药使用说明汇编》……
时下的大学生,尤其是北大、清华的名牌大学生,打工赚钱的方式数不胜数。当家教早已被视为没前途的“下策”之时,一股“攒书”的暗流开始在各大学校园中涌动。“校园攒书族”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显山露水却很独特的学生群体。
在招聘广告上,这类职业往往被冠名为“写书”或“编书”。实际上就是在出版人批到书号的前提下,为了完成出版任务,找大学生东拼西凑的“攒”出一本书。出版者赚的是书号钱,而承担“攒书”任务的大学生,一般可以有几千到一万元不等的报酬。这样的书,其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计算机类的图书是“攒书”的重灾区。今年从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的朱家瑛说:“攒一本计算机的入门操作指南很容易,只要找几本同类的图书略加改动,再换一下插图就可以交稿了。”清华计算机系的尹俊说:“就算是专业一点的软件开发图书,也是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负责的找外文资料翻译一下,真正要自己动脑子的东西很少。只不过教授们不屑于做这种事情,出版者才会找到我们的。”更惊讶的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大哲学系大四学生说,他曾靠着Windows98的“帮助”功能,写出了一本《Windows操作指南》。而那时他的计算机水平还处于入门阶段!
“攒书”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北大历史系大三的一位学生曾经攒过一本有关于萨特哲学导读的书,而他自己坦言以前从未读过萨特。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大中文系女生则说曾攒过一些常用医药使用说明汇编的书。清华英语系的一位男生还曾参与过一个辞典的“编写”。当请他描述一下编写的过程时,他笑着说了两个字:“抄呗!”攒书者和出版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遵行着一些“习惯法”。即一般承担攒书任务的学生都没有署名权,为保证通过审查,出版者会进行一些“审稿”的工作。在一些大学网站“兼职信息”版上,经常会有以“写书”、“编书”、“编写教材”为名的招聘启事。当按照网上的电话问及具体的出版社时,客气的说“你只负责写就行了,别的不用管”。不客气的就立刻挂了电话。而攒书者百分之百不肯透露自己所攒书的书名和联系人。问及原因,有人说不愿断了自己的财路,有的说和出版者有口头约定,如果曝光会给自己惹来很多麻烦。因为是“黑箱”操作,攒书者的利益有时也得不到保证。北大历史学系大四的李某某就曾经在编完了一本军事学“著作”后,出版者以不符合要求为由而拒付稿酬。“没有白纸黑字为证,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个出版社。和我联系的人只说有书号,一直都是单线联系,所以现在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这种“黑箱”式的出版方式,根本保证不了书的质量。攒书者也都心知肚明,但较高的报酬使得他们“明知故犯”。“攒书”的直接危害就是制造了一大批根本没有阅读价值的烂书,这是如今图书市场混乱、质次的一大原因。间接的危害就是严重浪费了我国的纸资源和出版资源。因此,“攒书”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了。(裘寅)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