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8月31日电(记者喻夏、蔡佩) 参与抢救三峡文物的中国考古专家近日宣布,中国政府在三峡考古工地建立的多层文物保护网络成效显著,曾经疯狂一时的文物盗掘已基本得到遏制。
重庆市文化局文物保护处负责人说,三峡库区各地的区、乡、村多级保护网络,以及文化、旅游、公安、海关等部门的联手打击,使文物盗掘者在三峡考古工地遇到“克星”。
正在长江三峡兴建的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将淹没六百三十二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中国政府为此启动了抢救上千处文物点的全球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总投资预计逾十亿元。
但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文物犯罪分子趁库区考古资金短缺、监管薄弱,疯狂盗掘、走私三峡文物。三峡腹地的巫山县甚至形成了一批以家族为核心的盗掘团伙,他们销往境外的一盏长明灯,在美国卖出了天价,震惊中外。
三年前,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名城奉节组建了库区第一支文物稽查队。三十出头的稽查队队长姚炯每天的任务就是带领八名队员,出其不意地巡查各考古点。几年来,他和队员们共抓获文物盗窃分子近百人。
姚炯曾在追查一个国家二级文物、被称为中国宋代的“冰箱”--温钵时,受到文物贩子的围攻,他巧妙脱险并且擒获了罪犯。日前,他带着记者参观奉节上关遗址时,在展馆里的图片上展示了盗掘者留下的密密麻麻近三千个盗洞的罪恶。
重庆市公安局、文化局、工商局、移民局和海关于一九九八年开始联手严厉打击盗掘三峡文物的犯罪活动,并规定对盗掘、走私者依法从重从快处理;对严重失职,造成文物被盗或毁损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单位领导和个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近年来,重庆市海关共追回走私文物一百六十四件。二000年,公安部门破获盗窃国家一级文物案十八起。
为了保护文物,库区各县还在最基层的村社布下了最隐密、也极为有效的一层保护网,即安插信息员和聘请名誉文物保护员。奉节县旅游文物局局长王伟说,他们在全县各主要文物点安插了六十名普通农民为信息员,这些信息员多生活在遗址附近,他们时刻注意考古工地上可疑现象,并及时向稽查队汇报。
农民张玉良曾经因为偷挖了十多件文物,被关押劳教。改造释放后,他主动要求承担信息员的责任,以洗前罪。几年来他帮助破获了多起文物盗掘案。
另一个文物大县云阳,干脆聘请了当地最熟悉情况的乡亲作全职名誉文物保护员,轮流全天候守护考古工地。全职名誉文物保护员邵开生在亲手签定的文物安全保护责任协议上写到:“保证看守好工地上的每一件文物。”
他说:“守护好这些文物就等于留住了三峡先民们创造的历史,这是我们后代应尽之责。”(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