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打破宁静”--解读“集体求职”

http://www.sina.com.cn 2001/09/03 11:46  人民网-市场报

  在李海波的策划下,恒久昌销售职业经理人团队成功应聘于香港创升集团,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6月的职场,因为少了跳槽者的冲动,更由于大多数的毕业生去向已定,进入了一年一度的整合淡季。然而,一则小小的集体求职广告,却不经意地打破了这份宁静。一时间,团队所属的恒久昌公司的办公电话热得发烫,200多家企业前来探底,媒体也纷至沓来,甚至
有人质疑:“是集体求职,还是集体跳槽?”正当人们众说纷纭、拭目以待之际,传来了恒久昌公司与香港创升(国际)集团合作的消息,这就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崭新的求职理念。

  团队领头人李海波的初衷原本很简单,自己酷爱营销工作,师从于林正大、陈安之、科特勒等营销管理专家,又在业界摸爬滚打8年,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还有一些很好的创意,有做一个知名品牌代理的潜力。由于一个人力量有限,更确信1+1>2的组合优势,因此将身边多年来聚拢的专业人才组成团队,成立了恒久昌促销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并打出了“纯销售技术团队(21人):一个销售职业经理人团队,有着与多个著名品牌配合的经验,核心能力集中在生物科技、快速消费品、房产类产品的销售上。有意与一个品牌长期合作,报酬为底薪加提成……”这一集体求职广告。

  平均年龄25岁,大多数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1人曾供职于外企,这些要素使他们成为敢想敢做的一群。置身于他们位于国家图书馆行政楼的公司现场,那别具一格的红绳胸卡、那寓意深刻的公司标识、那高悬墙上的每周执行计划、那长达百页的规章制度,以及属下对领头人非同一般的认同,你不能不承认他们已营造出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目前,他们组建了“销售堂口”,以吸纳更多的销售人才开展业务交流,还实行每周三、六的定点培训和不定期的外出进修,旨在建立更加有力的销售团队,不断提升销售技术。

  李海波认为,团队不是人头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具有不同个性、经历、特长的专业人才组成的优势整合体。由于志同道合,高度认同,且长期磨合,因而具有更强的执行力和更高的专业化水平。也正因此,当机会降临之际,他们能迅速出击,仅用一天一夜就制定出包含营销策略、目标消费者、渠道通路、成本预算在内的长达20多页的项目执行计划,还有了首次在大连推广会上的不俗表现。他们用行动释放了久存客户心中的疑虑,最终成就了与香港创升集团的合作。

  香港创升集团是以生物工程、农产品深加工、医疗器械药品、大型专业软件为主业、总资产评估达10亿港币的生物高科技集团,其属下的创升健糖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甜菊糖深加工企业。创升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永博士坦言:“此次拆资300万元给恒久昌公司,用于甜菊糖在国内的市场推广,看重的是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年轻人的青春活力。”

  虽然,这种契合不无风险,因为如此多的“空降兵”瞬间着陆,难免文化相左、利益冲突。然而,对于任何一个有着良好工作理念的成熟团队来说,这种集体跳槽的可能性,较之单个人的重新选择,要小得多。李海波坦言:“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求职,并准备长期服务于一个品牌,就是为了提高团队运作的安全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客户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在客户的价值中寻求自身的价值,客户的需求永远是团队的第一需求。更何况我们的行为是受严格合同制约的。”

  事实上,职场中“一人变心、拉走一拨”的哗变已不在少数。可见,对于企业来说,并不会因为人才是一个一个招来的,就能免去集体跳槽的灾难;也大可不必因为有合作失败的可能性,就因噎废食,放弃对专业化整体服务的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讲求诚信,完善制度,找到共同利益的契合点。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是企业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外包业务已成趋势。专业化中介服务的蓬勃发展就是明证。

  恒久昌公司其实就是一家专门提供营销服务的企业,与众不同的是,他们首创了“集体求职”这一理念,并以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取得了令人瞠目的一石多鸟效应。他们向人才市场推出的不是“人才零件”,而是人才的“成套设备”,他们将作为所服务企业的一个环节而存在,其任务是使产品的价值最终实现。这种契合的最大优势在于“拿来”就用,大大缩短了企业的招聘周期,简化了繁琐的招聘程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直接启用这类成熟的专业团队,必将能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赢利的目标。

  虽然,这是一种已经异化了的求职方式,但是,在创升决策者勇气和魄力的支撑下,求职团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得以在巨大的操作平台上施展才华,实现创业梦想。应该说,在人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个体求职势单力薄、一向处于被动的今天,这一创举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令屡屡无奈的职场中人耳目一新。

  对于这一崭新的求职理念,清华大学的张德教授分析说,从企业方面看,“集体求职”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条人才资源整合的新思路;从社会就业层面来看,“集体求职”的专业运作,带来了有针对性的人员培训,进而提高了就业的可能性和稳定性,不失为扩大就业面的一种新方法。(本报记者李旭红)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职场观察:求职时哪些经验慎“套用” (2001/08/27 18:18)
热点话题:如今求职要“整容”? (2001/08/08 16:16)
求职谨访四大陷阱 (2001/08/07 13:06)
当今就业情况调查:每个求职者只有0.65个岗位 (2001/07/30 16:47)
求职新招:喜旧厌新 (2001/07/30 13:13)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天一款手机送给您!
每月十元钱网上安个家 建个人家园展个性魅力
新浪育儿频道“情系小茵子”爱心大行动
爱情 战争 科幻--漫画连载精彩纷呈
运动之美 世界共享 李宁-新浪十强赛专题
看战争巨片《珍珠港》 获精美珍藏礼品!
电视节目短信--不看电视报 节目早知道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