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从新教材看国家最新中小学课程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1/09/05 14:30  北京日报

  数学不再是少数尖子的专利

  数学专家对数学课程标准一致肯定,其创新之处在于克服过去课程中偏窄、偏深、偏旧的现象,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设计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学习领域,体现了总体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4个方面,使得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
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实现数与形、知识与应用的结合,纠正了过去课程中主要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多偏重于解题速度、技巧和难度训练的现象。

  外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5个方面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特别是将课程分为9级,其中2、5、8级分别体现了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毕业要求,允许某些地区因条件和需要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

  物理增强与社会联系

  物理专家感受最深的是,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物理课程标准的知识面扩展了,加强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最新发展的联系。增加了实践活动,减少了繁难的计算,接受式教学活动适当减少,“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增加,是值得肯定的。

  化学能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打破了按化学科学体系组织教学的传统,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生活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选取和构建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教学资源来自于生产、生活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体育“健康第一”

  体育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构建了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体育与健康的乐趣,这是体育课程标准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美术设计美的生活

  美术课不等于图画课,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美术课程标准遵循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从培养学生素质出发、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划分为4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体现自主学习,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超越———这是美术审议组专家的共同感受。

  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

  音乐课突出了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是审美教育,应当通过音乐的熏陶,通过声音艺术,提高学生的情趣。过去,中小学音乐教育以教音乐知识、技能为主,现在则强调通过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强调让学生感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为学生一生爱好音乐打基础。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光教材新不行--对“新教材热”的理性思考 (2001/09/04 12:42)
新学年话新教材:来自6省市中小学的报道 (2001/09/04 11:46)
新校园新同学新教材 沪200万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2001/09/03 14:49)
开学新变化:新教材变动大 教起来仍要瞄着考试 (2001/09/03 12:05)
新闻闲话:中小学试用新教材,你学得好吗? (2001/08/31 13:41)
中国30万中小学生新学年将使用新教材 (2001/08/31 10:41)
贴近生活注重运用 中小学新教材难度降低了 (2001/08/28 10:27)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天一款手机送给您!
每月十元钱网上安个家 建个人家园展个性魅力
新浪育儿频道“情系小茵子”爱心大行动
爱情 战争 科幻--漫画连载精彩纷呈
运动之美 世界共享 李宁-新浪十强赛专题
看战争巨片《珍珠港》 获精美珍藏礼品!
电视节目短信--不看电视报 节目早知道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