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栋梁工程”办公室为本报提供报料,称夹江县一位仅5岁半的小女孩张晓鲜颇具体操天赋,是棵好苗子,“栋梁工程”决定予以扶持。是日下午,本报记者驱车赶到夹江县,见到了这名聪颖漂亮的小女孩,左邻右舍、夹江县体委有关负责人都对张晓鲜能成为一名体操运动员深信不疑,但遗憾其没有良师指点。后在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体操系陈主任的引荐下,某少儿业余体校答应收录张晓鲜为该校学生。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张晓鲜的父亲张文智已经50岁了,是下岗职工;母亲是个残疾人;还有一个90岁的奶奶。全家每月就靠170元的补助和卖菜所得的几十元维持生活。8月7日,本报报道了张晓鲜的相关情况后,引起了极大反响,读者纷纷要求捐助张晓鲜,帮助她一圆体操梦;一家企业甚至答应要帮助张晓鲜完成所有学业。
体校矢口否认
9月1日,怀揣夹江县体委捐助的1000元钱,张晓鲜和父亲兴高采烈地到某少儿业余体校去报名,但却被告知:学校不可能再收录张晓鲜。获知这一消息,天真活泼的张晓鲜掉下了失望的泪珠。
在此之前,该校一名老师曾打电话到本报称,体校只是答应张晓鲜来“耍”,而不是来训练。随后,该校一女士打来电话,以坚决的口气表示:“下面的老师不懂政策,我们不打算收她了……”
张文智说,在28日,学校的教练还叫我准备户口本、体检表和两张照片,9月1日去报到。
理由:没有成都户口
9月2日,记者陪同张晓鲜再次来到某少儿业余体校,找到校长询问原由。校长认为,张晓鲜没有成都市户口,不是成都市的人,以后参加比赛获得的荣誉不能代表成都市得到省体委的承认。同时她也很担心张晓鲜家庭的经济能力。
随后,我们又来到省体委,省体委的陈老师说,我们不可能下行政命令让学校收张晓鲜,具体操作的权力在学校,你们再与学校协商,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好的结局。
下午,我们找了省运动技术学院陈主任,陈主任也希望张晓鲜能够受到很好的训练,她说:娃娃确实比同龄人要突出一些,所以我们很支持,把她介绍到了少儿体校,学校不收我们也没有办法。
德阳的学生可以收?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某少儿体校,询问了学校的收费和具体的入学条件。结果与校长所说的大相径庭:该校不管学生是哪里的户口,只要交钱都能读书。
老师们说,“我们学校是以每人训练的次数交费,不管哪里的学生都可以读书,没有户口的限制”。一名教师将记者领到该校幼儿园园长的办公室,我们问:“德阳的小孩可以来读书吗?”园长表示,我们学校不管是哪里的,都可以来,不过每个学生一年要交1000元的建校费。(记者曹丰、实习生冉国正)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