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入学教育课》的报道,再次引起中学生对“为什么学习”的思考。媒体上有教研机构对在校中学生调查的结果,有中学生自发填写的答卷,有各抒己见的讨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以《入学教育课》的作者、株洲市某重点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关于“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报道标题,大意不错)的答案为参照,将其与中学生们丰富多彩的答案加以比较,给人的启示也是“丰富多彩”的。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对广州一所普通中学600余名初中生的调查显示,对“你为什么学习”的回答,依次为:实现个人价值(59%),找份好工作(40.7%),为父母而学习(34.2),提高素质(28.8%)报效祖国(26.9%),赚更多钱(24.3%),成名成家(17.8%),没有目的(5.9%)(5月8日《羊城晚报》)。在全部8个答案中,“赚更多钱”(近于“挣大钱”)位居第六,“娶美女”榜上无名。
株洲二中高一的王薇同学请全班62名同学回答“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收到47份有效答卷,其中19名同学抱着“读书赚钱、生存下去、以后自己不至于流浪街头”的目的,13名同学怀着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为中国之崛起”等明确体现社会价值的抱负,10名同学回答“为了理想、为了明天”,8名同学说“读书成才后,要还父母的养育之恩”……(4月30日《中国青年报》)在众多答案中,除赚钱和生存一项中不排除“挣大钱”外,“娶美女”仍然榜上无名。
通过这一比较我们看到,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真正丰富多彩的答案来自于学生,而不是老师。问题不在于同学们支持不支持那位老师的观点,也不在于那位老师的观点是丰富多彩的答案之一,而在于老师是教育者,老师才有资格给学生上入学教育课,是老师教育学生,而不是学生教育老师。老师以自己并不丰富多彩的观点教育思想活跃、答案丰富多彩的学生,如果学生接受了老师的教育,结果必然是从丰富走向贫乏,从多彩走向单调。在我们的教育中,“标准答案”从来掌握在老师手里。可以设想,假如老师以“挣大钱娶美女”为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们丰富多彩的答案,那么就没有几个学生能答对,而那些回答“报效祖国”、“还父母的养育之恩”等等的学生,势必都会被判为错。
通过这一比较,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是老师高明,还是学生高明。师者,不论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是把学生不知道的教给学生。从学生们丰富多彩的答案中可以看到,他们对“挣大钱”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完全不知道的,是“娶美女”而已。这就是说,老师比学生高明的地方,主要在于老师知道“娶美女”而学生不知道。然而,学生也有比老师高明的地方,比如学生知道报效祖国和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老师不知道。如果说能者为师,那么在老师不知道的那些方面,是不是应该由学生来教育老师?
再说,“挣大钱娶美女”也不是老师的发明。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安某中学语文老师出了个《下个世纪回母校》的作文题,有个学生就写了一篇“四子登科”(带票子、携女子、开车子、摆架子)回母校的作文:“2030年,我当了大款,坐着世界上最豪华的轿车回到母校,校长、老师夹道欢迎,漂亮的女秘书为我打开车门……”这里面,“挣大钱娶美女”都有了。老师的《入学教育课》,说抄袭学生,言重了,说拾学生牙慧,不为过吧?
就那位老师的《入学教育课》,株洲市教科所负责人发表看法:“我们鼓励学生自身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但必须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4月3日《中国青年报》)相比之下,这一看法无疑更能与学生们活跃的思想、丰富多彩的答案相容,因为“自身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容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对此持鼓励的态度,也就鼓励了绝大多数同学丰富多彩的回答,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一部分同学“报效祖国”等明确体现社会价值的回答。(杨曲)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