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移民海外 > 正文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什么样? 出国遭遇洋人十大提问

http://www.sina.com.cn 2001/09/06 17:31  中国新闻网

  我小时候,国内包括首都北京实在很封闭,偶尔有个把外国人在街上过,大人孩子都盯着人家看,跟在动物园看猴子的感觉差不多。若干年后,街上的各种颜色的外国人多一些了,可以不再被当稀有动物看待了。到再后来轮到自己出国,十几年中周游亚、非、欧、美,也也体会到外国人怎样看待中国人。人家虽然不追着我们中国人看热闹,但是却经常好奇地向中国人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一些共性,颇能反映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和对中国人的印象,在此归纳为10条,以飨国内读者。

  1.你最惊讶的事情是什么?

  到了西方,刚结识的外国同事、朋友或老师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到了我们国家,最令你震惊和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答案应该是: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像差不多,都在意料之中,没有什么令我震惊的。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人通过报纸、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介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实的了解,来到国外,除了一时语言还有所不适应以外,真的怎么也体会不到CultureShock(“文化震撼”)。许多外国朋友对这个答案自然很不过瘾。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觉得你们来自“黄土地”上那个至今还“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穷乡僻壤,乍一到我们这灯红酒绿的发达世界一定觉得头晕目眩,有很多感触吧!我们到底怎么跟这些外国人才能解释清楚呢?最好还是到中国来看一看吧,看看今天的中国是不是令他们震惊。再者,我们的电影导演也不妨拍一些反映中国人现代生活的片子拿出去,拿不拿国际大奖倒在其次,关键是给我们中国人“讨一个说法”。

  2.北京什么时候“改名”的?

  出国在外,总是有外国人问“Peking”(“北京”过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么时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汉语拼音,现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拼法)的。对这个问题,我总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从来就没改过名(至于北京在民国那时候叫“北平”的历史就省略不讲了,免得把人家搞糊涂了),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国汉语拼音。就像印度的孟买市,英国人叫它为“Bombay”,现在印度人也改写为“Mumbai”,更接近当地人发音。一般外国人听到这里,只有点头称是的份,再不多问了。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汉语的法国人接着问:那为什么“中国”不用汉语拼成“Zhongguo”在国外通用呢?我一时语塞。是啊,“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发音“查埃那”),在法文里是“Chine”(发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语中是“思因”,在泰语中是“今”,还真就是没有叫“Zhongguo”(中国)或是“Zhonghua”(中华)的。不过不要着急,将来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以后的中国的外文名称说不定就叫Zhongguo。外国人最好现在就开始练zh、ch、sh的发音,免得到时连中国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3.狗肉好吃吗?

  刚到巴黎时,有法国人问:你喜欢吃狗肉吗?我那时初出神州,还不是很世故,不知道这是一个陷井:不论我怎么回答,我都承认了吃狗肉这个事实,而这正是他想达到的目的。在这些外国人看来,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你们怎忍食而啖之!?不过,我很难告诉外国人,狗儿在中国虽然一样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却不高,名声也不大好。比如我们中国人在贬低他人时常把这个“狗”字带出来:“狗仗人势”、“狗屁”、“走狗”、“臭狗屎”等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必要时尝尝鲜,吃点这“狗东西”的肉也算不上什么吧。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辩解一下。第一:韩国人吃狗肉,我们从他们哪里学来的。第二:我们不是什么狗都吃,只吃一种肉狗,类似家养的猪儿、羊儿什么的。当然我们中国人心理明白,不光是狗肉,我们其实什么肉都敢吃。正所谓“带毛儿的不吃掸子,带腿儿的不吃板凳,带翅膀儿的不吃飞机”。不信打开《新华词典》,查查有关动物的条目,什么动物可食,什么动物可入药,什么动物皮毛名贵,解释得一清二楚。这当然要内部掌握,在老外面前千万不要夸耀鱼翅熊掌燕窝,免得担上虐待动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么喝汤?

  法国已故著名作家罗兰·巴尔特在谈到中国人筷子时认为,筷子不象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成为和谐地被传送的物质”。许多老外下功夫练习使用筷子,到了中国餐馆就拒绝用刀叉,说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许多外国人始终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么喝汤?我听见有老外自作聪明地说一定是有一种像吸管那样的筷子,平时夹菜吃饭,喝汤的时候就放在嘴里吸。我告诉他们,中国人喝汤的时候把筷子放在一边,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国人听了似信非信:就这么简单?看着外国人的反应,我不禁想起自己在法国餐馆吃烤鸡的经历。那次我点了半只鸡,结果真就上来一只从胸部劈开的烤鸡,带着一只翅膀一只腿。我拿着刀叉开始下手,先把鸡大腿割了下来,然后又小心翼翼地用叉子固定住鸡腿,上刀纵向切割,不料鸡腿在光滑的盘子上移来移去,就是切不下来一块肉来。无奈之中,看看临座的法国人,惊讶地发现人家手持鸡大腿在嘴里啃呢!嗨!就这么简单。

  5.那个是姓,那个是名?

  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后,很符合逻辑。而西方人则不然,要先说名字(firstname,即方在前面的名字),然后再说姓(surname)。所以外国人见了中国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问:那个是姓,那个是名?回答当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后面的名字是名字。别看这么简单,用英语说就罗嗦了,那就是中国人的firstname其实是surname,而secondname就是firstname,怪不得老外总是弄混。那次看国外报纸关于中国的电影报道,文章中一口一个“艺谋”(张艺谋)、“俐”(巩俐),中国人看得有点肉麻:这“俐”字是外人能随便叫的吗?所以现在好多中国人出国后自报家名时干脆把姓名颠倒,比如笔者名字就成了“华·翟”。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怪不得我出国多年,还没有发达起来,原来是名字的顺序在作怪。听说国内现在起名时兴与国际接轨,比如姓乔的可以叫“乔治”,即使姓张、王、李、赵也可以起“比尔”、“托尼”、“玛丽”之类的西方常用名。起个洋名,当小留学生送出去,这些孩子或许比我们这一代更有前途?

  6.你不高兴吗?

  记得那次去法国,在戴高乐机场有法国朋友来接,张牙舞爪,连亲带吻,夸张的动作好象几辈子没见面。同时来接机的还有在巴黎的中国同学,老乡遇老乡,虽然是两眼泪汪汪,但仅仅是握握手而已,脸上却平静如水,丝毫看不出波澜。法国朋友看见这场面,不解的问:“你们见面不高兴吗?”唉,怎么跟外国人解释呢?中国人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悦,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现。咱中国人无论是心潮澎湃,还是荡气回肠,大喜大悲都搁在自己的肚子里,保持一副“扑克脸孔”。表情的谨慎其实反映我们中国人保守的处事哲学。在国外的中国人大多谨小慎微,克勤克俭,既不主动融入当地社会,也不惹事生非。当然,凡事总有个例外。我的一位中国朋友爱说爱笑,表情发达,虽然也是黑眼睛、黑头发和黄皮肤,但是总是有洋人打听她是哪国人:美国人还是拉美那个国家的人?是中国人?不像,太不像了。

  7.你有没有“关系”?

  中文“关系”(guanxi)一词已经成为打入西方语汇的少数中文词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请职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问我“在中国有没有‘关系’?”实际上,西方人与中国人一样讲究关系。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人从小学起就知道“KISSING-UP”,类似于中文的“溜须拍马”,专门用来取悦老师拉关系,以“提高”课程分数。有了这些例证,我时常与西方人抬杠,你们总是说中国的“关系网”如何如何,你们自己想想,西方不是一样要有关系吗?大部分洋人听了,还都点头承认,最多加一句:“但程度不同”。只有一次,一位美籍华人试图说服我中国人所说的“关系”和美国人心目中的“RELATION”还是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他举了个例子:假设比尔·盖茨(微软公司老板)介绍一个年轻人到另一家电脑公司去工作。如果这是家美国公司,那么那美国老板会想盖茨介绍来的人,素质一定不错,留下。如果这是家中国公司,中国老板会想这可是盖茨介绍来的人,我不雇佣他岂不是太不给人家面子了吗?仔细捉摸一下,这位美籍华人说得也不无道理。

  8.为什么中文这么难?

  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想学中文。但是往往练了一会儿“妈、麻、马、骂”以后就有点泄气:“为什么中文这么难?”中文对西方人来说有点难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学中文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他们的语汇中,往往用“中文”这个词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着新鲜但又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东西。英语里有“中国迷宫”(CHINESEPUZZLE)的说法,任何晦涩难懂的事都可以用这个词形容。另外,“中国盒子”(CHINESE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国小玩艺儿,现引喻复杂之事;“中国拷贝”(CHINESECOPY)这个词指一个把原件缺点和疵点都完满的复制的拷贝方式。更可气的是,西方有人新引进了“中国餐馆综合症”一词,说是吃了中餐以后会发生四肢麻木、头疼、心颤等症状。记得我在法国读书时一次考试,卷子发下来后,只听旁边的法国同学嘟囔“C'ESTDUCHINOIS”(“这简直是中文!”)。我听了以后很不舒服,话中有话地回了一句:“可惜这不是中文”。

  9.你会功夫吗?

  走在国外的街头,时不时有人冲你喊一声“柯尼奇哇”(日语:你好),这是因为现在中国人出国也是西装革履、脖子上吊一只照相机,与日本人大同小异。还有的时候,一些外国人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冲你划拳踢腿,嘴里含混不清地说: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龙的外文名)。原来这是些功夫爱好者,想与中国人交流一下体会。一旦聊起来,他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功夫吗?”对这类问题,我往往也照猫画虎地比划一下拳脚说:“你会的那点功夫我也会。在多点我就不会了。”。但是不管你怎么解释,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中国人从小就练功夫,虽然不一定能像成龙那样飞檐走壁,但是对付个把地痞流氓还是绰绰有余。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桑尼亚出差,晚饭后想在达累斯萨拉姆的街头遛弯。出去之前问旅馆服务人员外面治安如何,有没有危险。那黑人看看我,说:有你在就不危险。因为当地人认为中国人个个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凉油吗?

  出国准备行装带点什么东西是很费思量的事。除了个人日常用品,总还是想带点有特色的纪念品,与外国朋友交往的时候用得上。比如双面绣、折叠扇、邮票、手绢之类都不失为良好的选择。以我个人的经验,最好再带上几大盒清凉油。不知为什么,清凉油这东西国外没有厂家生产,似乎也没有店家从中国进口销售。外国人一般比较喜欢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凉油有祛痒提神的奇效,所以清凉油在国外成了备受欢迎的小礼物,尤其受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朋友的宠爱。许多外国人见了中国人都问:“有清凉油吗?”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个小国,进海关的时候,边防警察仔细看了看护照,确认是中国人以后,突然伸出手来,嘴里念念叨叨,似乎要什么补充证件:“清凉油...”。幸亏我的这位朋友经常出国,深知清凉油的妙处,顺手从口袋里套出一盒清凉油递过去,顺利进关,皆大欢喜。(翟华)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天一款手机送给您!
每月十元钱网上安个家 建个人家园展个性魅力
新浪育儿频道“情系小茵子”爱心大行动
爱情 战争 科幻--漫画连载精彩纷呈
运动之美 世界共享 李宁-新浪十强赛专题
看战争巨片《珍珠港》 获精美珍藏礼品!
电视节目短信--不看电视报 节目早知道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