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郑重强调,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科教兴国的高度认识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意义,切实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的各项政策。此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助学贷款有关措施,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9月1日,全国各高校相继开学,各校在办理助学贷款的工作上加大了力度。面对新政策,莘莘学子们砰然心动,许多人都加入到了贷款一族。一些高校申请助学贷款的比例上升。
助学贷款似乎成了大学生消费的新宠。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在热热闹闹的人流背后,一些隐性的制约因素犹如看不见的绳索,正在捆住贫困大学生们的手脚。
寅吃卯粮家长心慌
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国高校560万在校学生中,贫困生100.5万人,特困生有44.9万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0%和9%,意即每三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不堪经济重负。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读大学生大都能够接受助学贷款这一新事物,并且乐意采用这种消费方式。倒是许多学生家长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他们总担心这种贷款以后会成为家庭和孩子们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项调查表明,家长在消费方式中表示愿意用今天的钱办明天的事的,只占调查对象总数的1.41%。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走上社会之前就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他们宁愿多吃点苦、受点累,也不愿贷款。许多家长首先考虑的不是子女未来是否有能力偿还,而是自身是否有能力偿还,如果自身经济情况不好,那么就决不贷款。同时,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从银行借钱上学是不光彩的事情。他们之所以申请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政府和学校有较强的依赖心理,认为政府和学校肯定还会有别的办法;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借钱可以找亲朋好友。
担保难以落实
由于所有的助学贷款项目都要向申贷人提出担保要求,而现时又没有相应的贷款担保机制,所以助学贷款的担保很难落实。
一位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不愿透露姓名)就曾有此遭遇。由于家里没有有效的财产作抵押,而自己在北京又举目无亲,就这样因为找不到贷款担保人,银行将其拒之于门外,而他只能望“款”兴叹。
实际上对于需要助学贷款的最大群体———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其家庭经济条件差,收入不稳定,房屋抵押的有效性又缺乏法律依据,这就使得他们的贷款担保毫无着落。浦发银行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保证担保、质押担保和抵押担保三种灵活性担保方式,可是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家境困难使质押担保和抵押担保根本不具备可能性,至于保证担保,虽然许多助学贷款项目规定申贷人所在的学校可以为学生进行保证担保,但有的学校考虑到风险性问题不愿施以援手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浦发银行的招数仍然无济于事。
还款期限过短
在助学贷款的合同中,施贷方规定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毕业后四年,这一点也是许多学子的一大顾虑。一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说:“我们家中本来就困难,毕业后既要担当起在经济上赡养父母的责任,又要考虑自身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问题;再说,在还清贷款前,学校还要暂扣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找工作势必受到影响;又由于专业的不同和就业市场的变幻莫测,我们不能把握未来就业后可能有的经济收入预期值,银行的期限这么短,到时候能否还清还是个问号。”
学生面对如此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自然希望还款期限拉长,而银行从降低风险的角度来考虑,并不希望这么做,双方各有难处。
银行程序复杂
其实贷款的手续并不简单。陕西师范大学的金老师为给学生办助学贷款,每周跑两次银行。半年下来,和两家银行数十次交涉,学校为助学贷款印刷表格、冲洗照片等费用就支出了1万余元。可是到目前为止,全校只有三个学生得到无担保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总额不到1万元,还不够为此支出的费用。学生们反映,虽然银行提出的“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宣传口号颇具诱惑力,但实际操作过程却颇为令人不快。
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在办理助学贷款业务时设置了提出申请、填制表格、接受调查、提供担保证明、签订合同、办理公证等一系列手续,申贷人要想取得贷款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在银行与学校间来回奔波,过程的繁杂程度不亚于一笔数目上千万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这种精力与时间的耗费使许多学生疲惫不堪,最终打消了贷款的念头。
信用制度不健全怎么办
导致消费信贷在我国发展缓慢的一个瓶颈就是缺乏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消费贷款在介入教育产业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对于申贷人而言,主要是其信用评估难,信用跟踪难,信用约束难。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借款人的信用意识淡薄,所以银行债务的严肃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贷款是一项颇具风险的业务,存在着双向的道德风险,所以,银行通常要求信贷员将一般商业贷款的风险系数控制在0.3%以内。国家助学贷款由国家贴息,虽然不属于纯粹的商业贷款,但本金由银行出,因此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
在信贷活动中,作为施贷方的银行对申贷方,无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对其信用情况都要有一个定量的评估。同时,国际上的前车之鉴也使商业银行对助学贷款小心翼翼:据资料介绍,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学生贷款虽然逐步在大约50个国家或地区实施,但拖欠贷款仍然成为阻碍许多国家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学生贷款计划的主要问题之一。在1985年~1989年度中,拖欠率最低的瑞典为1%;美国1991年的拖欠率为17.5%。
解开绳索打开瓶颈
今年国家助学贷款出台了一些新政策,其中包括实行“一校多行”(同一学校由多个银行提供贷款)、各校必须建立办理申贷业务快捷的“绿色通道”等。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四家国有银行累计受理学生贷款申请53.4万人,申请贷款助学金额33.37亿元,其中17万名学生已签订合同,合同金额共计12.6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这种上涨的趋势表明助学贷款业务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只不过这个市场目前暂时还处于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僧多粥少、供不应求是其最明显的表征。
专家们认为,要完善这一制度,必须借鉴和学习国外学生贷款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广大学生及其家长要认识到今天的消费是对明天的投资,消费越多收益愈高。应该解放思想,转变消费信贷观念,在教育消费信贷成为一种时尚和风气的当口积极投身于这个全新的消费时代;其次,施贷方应尽快建立起面向大学生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改革担保机制,完善贷款发放与偿还的操作机制,简化手续,提高运作效率,充分利用市场让每个客户借款满意、还款及时;再次,加快制定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贷款制度的建立和贷款计划的实施有法律依据,使借贷双方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吴凡 方拥军 曾强)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