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专业就业形势仍然乐观生命科学类专业可能异军突起
工科类专业需求继续保持平稳数理化专业就业空间比较广阔
9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01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实际就业情况,通过分析近两年普通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率,笔者 认为未来就业市场会呈现以下十大趋势。
一、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将继续走高,但“火爆”场面会降温,其职业前景仍然乐观。
近两年,就业市场上最火爆的专业当属与IT业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不少高校该类专业供需比达1:10以上,有的甚至更高,毕业生选择余地非常大。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收人数最多的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生占上述省市接收毕业生总数的5%以上,高居榜首。2000年全国信息与电子科学类专业初次就业率达92.33%,形势非常喜人。
可以预见,今后几年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会继续走高,行情看好。原因如下:
①信息化浪潮是世界趋势,不可阻挡;②新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必须依托信息化;③我国正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信息化产业将得到大力支持和突飞猛进的发展。
不过,今年一些以信息产品为主导的著名跨国公司开始裁员,国内一些IT业企业也传出风声要缩小进人规模和速度;同时,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几乎每所高校都设有计算机专业,而且人数成倍增加。因此,信息类专业的“火爆”场面有可能降温,虽然竞争会加剧,但大的趋势不会转变,其就业前景仍然乐观。
二、金融、财经、政法类专业投资回报率较高,但风险犹在。
金融、财经、政法类职业非常诱人,这些职业的从业者多是“白领”或“金领”,工作条件好、收入待遇高,受人尊重和羡慕。但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法学等专业初次就业率不足80%,而且不少人并没有从事相关职业。当然,这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因为高回报必有高风险,要追求高收入的职业必然要承担找不到此类工作的风险。
不过,中国加入WTO肯定会给这些专业带来利好消息,因为国门开大、门槛降低以后,国外企业和国际资本会涌入,国内企业和民间资本会崛起,而不管是涌入还是崛起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金融业、保险业、咨询业、会计审计业、法律服务业会迅猛发展,并有可能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龙头,这无疑会给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生命科学类专业有可能异军突起,创造新的亮点。
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一样,被称为21世纪新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生命科学技术类专业近年来社会需求并不好,有的专业甚至需求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其吸引力,其高考录取线居高不下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近年来生命科学类专业平均初次就业率在80%左右,但此类专业是考取研究生比例最高的专业之一,也是出国深造人数最多的10大专业之一,而且其就业的层次普遍较高。可以说,生命科学类专业需求不足是暂时现象。
21世纪是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已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因此,可以断言,生命科学类专业有可能是继信息类专业后最热门的专业,并有可能再次掀起人才大战的热潮,创造毕业生就业新的亮点。
四、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专业社会需求将大大增加。
由于受通货紧缩形势的影响,前几年我国经济一度处于低迷状态,由此导致环境科学类、管理类、外语类毕业生就业社会需求不足,土木建筑类专业需求下降。但是,随着经济的回升,从2000年开始,这些专业的就业形势有所好转,据统计,目前土木建筑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5%左右,外语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2%左右,环境科学类在80%左右,管理类在78%左右,就业状况尚可。
今后几年,北京申奥成功和我国正式加入WTO将为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大显身手创造良好契机。因为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将直接带动我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外经外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的大发展,所以,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专业社会需求大增将指日可待。
五、机械类、材料类、化工类、仪表类、纺织类等工科专业需求平稳,不会出现需求滑坡现象。
虽然近年来第一、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这些年我国工业发展的规模、速度、效益并没有下降,相反,并有大的提高。所以工科类专业一直需求量较大,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就业形势较好。如2000年仪器仪表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机械类和材料类为89%,化工类为87%,纺织类为83%,其他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均在80%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后5年是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要5年,也是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5年,所以工程技术人才大有用武之地,工科类毕业生不会为就业发愁。可以肯定,机械类、材料类、化工类、仪表类、纺织类等工科专业不会出现需求滑坡现象。
六、文史哲类毕业生面临挑战。
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人口学等专业是近年来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从200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看,哲学、历史学、人口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0%左右,宗教学在65%左右,社会学在70%左右,民族学在40%左右。
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①学生自身人文素质不高、自然科学知识缺乏,而且社会需求呈减少趋势;②专业面过窄,与社会要求有差距;③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④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不足。
鉴于此,传统的文史哲专业应该进行改造和调整,要紧紧抓住时代脉搏,贴近经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走创新和扬弃之路。同时,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提高人文素质,多补充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T”型人才,既有很强的专业特色,又有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文史哲专业毕业生才能在压力和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七、数理化类毕业生重新“吃香”。
科学越发展、技术越提高、社会越进步,数理化的应用范围就越广。特别是数学,几乎广泛应用到当前所有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因此,社会对数理化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回升,且幅度很大,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如2000年数学、物理、化学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普遍在85%以上,其中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数理统计、应用物理等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0%。这类毕业生后劲较足,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八、农业类专业回升有望,林业类专业柳暗花明。
农林类毕业生也是近年来就业相对困难的群体之一。从就业率统计看,2000年农业工程类、森林资源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足60%,热带作物、茶学、经济林、野生植物、森林旅游、保护区管理、海洋渔业等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甚至不足40%,形势比较严峻。
主要原因是:①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干部身份”的束缚;②农村分田到户、林场划小核算单位,使得吸纳毕业生的能力不足;③农技推广、植保、林业研究等单位受到编制的制约;④专业设置老化,与实际需要脱节;⑤毕业生怕艰苦,不愿到基层就业。
但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给农林类专业带来了曙光。农业向集约化、高效化、生态化迈进,现代化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和集团公司逐步建立和蓬勃发展,林业也不仅仅是种树伐树,而是更崇尚绿化和美化环境,更崇尚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可以断言,农业类专业回升有望,林业类专业柳暗花明。
九、医学类、师范类毕业生“重心”下移。
医学类专业和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较高,一般在90%以上,但也不平衡,如2000年英语教育、汉语教育、数理化教育、幼儿教育、基础医学、放射医学、麻醉学、临床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但体育教育、环境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足50%。
不过,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和教育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个别医院和学校甚至人满为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后医学类、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变化,城市重点充实社区、农村重点充实乡镇。所以,医学类、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重心应该下移,不可能全部滞留在中心城市。毕业生有必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便从容面对。
十、艺术类毕业生不再是阳春白雪,更多地走向大众。
艺术类毕业生向来比较抢手。但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不少毕业生甘做自由职业者,主动放弃了到专业院团工作。虽然有的专业如音乐学、作曲、艺术设计、舞蹈、播音等就业率很高,多在85%以上,但有些专业如表演、油画、雕塑、器乐等毕业生不急于或不愿落实工作单位。因此,一般不用传统的就业率来衡量艺术类专业质量的高低。
不过,今后随着艺术类毕业生的增多和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艺术类毕业生将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更多地走向大众,因此,未来几年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将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
上述观点仅是一家之言,谨供参考。(荆德刚)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