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报道:本报讯 “小联合国”在哪里?在交大管理学院。该学院教师的这番比喻,是源于学院新近启动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著名高校联办国际工商管理硕士、金融硕士、会计硕士等。一位教师说:“我的感觉,不出国也在留学,学到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移植”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栽培”一批新兴专业和学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 水平教师。上海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目前,在本市高等教育领域,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在内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有30多家,推动本市高等教育发展加速融入国际大“舞台”。
合作办学,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拿来”。上海交大机械学院与美国密西根大学联合培养学生。看,“洋”教授为交大学生布置的一份作业:设计汽车上的杯架。内容:市场调查、物品设计、模型制作、产品推广。备注:必须3人以上的团队共同完成。交大教师看出“门道”: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精神。很快,交大不少教师在自己的备课本上设计起这类新颖的作业。借鉴教学方法的同时,高校还引进了管理模式。复旦大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办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引进新颖的教学评估机制:“A”等和“C”等学生的比例都控制在30%。为啥?创造竞争环境,激励学生“争上游”。
合作办学,填补本市高校专业空白,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两年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瞄准本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合作,引进一支“奇花”———物流专业,填补了国内该学科的空缺,合作伙伴的这一专业排位世界前列。首届毕业生还未“出炉”,已被多家大型企业预订。今年新学期,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日本一所大学合作开设了国内第一个花卉专业,招收了65名学生。专业课程令人耳目一新:“花卉设计”、“花卉加工”、“花卉门店经营”……毕业后,他们将成为国内花卉造型、园艺工程、花店经营等行业的第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另外,高校还通过与国外高校“联姻”,把专业做大、做强。如上海财经大学与国外著名大学合办数量经济、财务管理、国际会计等专业。
利用国际资源,提高教师的国际竞争力。上大—悉尼工商学院已有半数教师“漂洋过海”看世界,他们的任务是学习一门专业课程,掌握双语教学技能,了解对方的教学组织、科研管理模式。许多高校教师通过进修、学习,及时将一些好方法“嫁接”过来:比如,教授挂牌,每周留出2—3个半天专门接待学生;在学生中开展学术研讨会,学生上台作报告,其他同学在台下进行评分;教师自编活页讲义,教材常换常新,源源不断向学生输出最新科学成果,研究理念。(记者徐敏实习生程劲松)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