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从四川考到北京上大学的周翔最近显得很苦恼,原来从小到大都当尖子生的她到了大学一下成了个入学成绩中等,相貌也平常“不起眼”的新生,“好像一下失去了被别人注意的视线”,周翔还说:以前高中忙得要死,上了大学却闲得慌,苦恼的周翔问记者:我这是怎么了?
结束紧张的高中生活跨入大学门槛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开学近两个月时,当北京青年 报记者在学校采访,却发现许多新生都遇到了这样的烦恼:生活不能自理,东西丢了好几件,每个月的生活费不知该怎样分配;高中太忙,大学课不多,怎么打发时间成了个事儿;考到北京前个个是尖子,聚到一起不显眼,心里也烦恼。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许多大一新生不知该如何是好,在学校流传着一种说法,把犯这些毛病的现象叫得了“大一新生综合症”。
“大学新生的这些烦恼,表面上看是个人适应能力的问题,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大学与中学的教育如何衔接的问题”,针对新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日前在一场谈论上,中学校长们和大学校长们聚在一起共同为新生把脉,会诊“大一新生综合症”。北京35中郝校长认为:高中生进入大学会面临三方面问题,一是大学与中学的管理模式不同,学生需要适应从他律到自律;二是教学上的衔接,从死学到活学;三是生活要自理。“从已经升入大学的毕业生来看,搞好中学和大学的衔接,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大学具有二传手的功能,最终培养出的毕业生质量如何,与中学第一手球打得怎么样有很大关系。”
“加强大学和中学的沟通对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也非常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建明体会现在大学新生最大的困惑是教学内容的重复,比如,政治理论和英语,很多学生反映高中都学过,到了大学还要再学,每年新生都要提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的课时不够用,另一方面却在浪费。这些都会让新生感到困惑,应该值得注意。”
事实上,许多学校正在尝试。记者了解到,清华附小、附中和清华大学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一体式教学改革。大学派优秀干部去中学当校长,校长定期到大学里开会,及时了解大学的教学改革动态。对于英语教学的重复,清华大学改变了要求学生4年都学英语的要求,对学生实行目标控制,达到要求的就可以参加高级班或学第二外语。
“心理问题要从中学抓起。”北师大附中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中学都有了心理课,专业的心理老师也走上了讲台,高三在忙着为孩子辅导学习时还应适当辅导心理,包括考前焦虑症。”有中学校长建议,应该在新生入学前,由中学和大学老师分别上几堂预防“新生综合症”的辅导课。
把脉大学、中学教育的对接,专家们认为:大学要了解中学的课程安排,适应中学的变化;中学也要了解大学的改革方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只有相互了解,才能为自己的教学改革提供鲜活的信息。”(陈焱)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