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软件业发展“偏软” 受人才制约是“病因”

http://www.sina.com.cn 2001/10/23 11:33  北京晨报

  一直以来,我国软件业一直被看成中国信息产业的“软肋”。中国软件业的总产值远远落后于硬件,去年的产值占全球软件出口市场份额的1.5%不到,远远低于印度。那么我们为什么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培训教育部负责人金世万。

  金世万介绍,我国软件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软件业未走上规模化经营
,而软件人才的匮乏则是制约我国软件业走上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国目前的程序员数量很多,号称“百万程序员”,但是含金量却非常低,能掌握基本编码规则的并不多,人力资源配置也不合理。与日本、印度等国的“高中生程序员”相比,我们的软件开发人员基本上都是大本毕业,有时甚至博士也冲杀在编码第一线。一句话:中国缺少软件蓝领;另一方面我们的软件教育严重滞后,在学校里学的基础知识当然还是有用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多少在实际工作当中用得上。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做程序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又没有通向做分析师的教育环境,其结果是人员大量浪费,软件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人才失衡的问题,对于我国软件业的发展会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我国要实现软件工业化生产,必须拥有大批从事基础编程的程序员,而国内软件编程人员只从学历这一关,就限制了软件蓝领的数量,同时也限制了程序员的数量,这导致我国软件企业中缺少大量廉价高效的“软件蓝领”,不仅人力资源成本过高,也降低了我国软件在价格上的国际竞争力。

  金世万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IT教育跟不上市场发展。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每年所有与IT业相关的大学毕业生大约是5万人,而这些人中有一半以上出国或进外企,只有大约2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国IT企业。目前在企业里从事简单程序开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满足于写程序,因此产生大量的程序员职位空缺。

  以上的种种现象是由现有的IT教育不能真正市场化、产业化造成的。另外,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校,传统的精英教育、学历教育培养了专家、教授的后备军,但不能满足社会对基础人才和高科技产业第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社会上现有的职业教育,有的因教材、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及过程等没有形成标准而得不到推广,有的本身就是鱼目混珠,因而形不成产业化,也就不能面向社会,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批量化软件基础人才。

  现在我国软件企业以每个月几十家的速度增长,在未来三年内我国“软件蓝领”需求将达到20万人以上,培训数量8万人左右,而学校教育的软件人才也仅在2万人左右。我国在未来三年内“软件蓝领”需求将有10万人以上的缺口,所以软件业急需软件人才的支撑。(师至洁 朱万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深圳市首家软件业人才培训机构成立 (2001/09/27 14:53)
中国软件业需要“蓝领” (2001/07/30 18:25)
中国软件业需要大量“蓝领工人” (2001/07/24 11:58)
我国软件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管理” (2001/07/20 15:27)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北大燕园MBA辅导
  • 工程师一年速成
  • 结婚不必东奔西走
  • 北外托福雅思班
    济南
  • 出国留学报名在即
  • 成功摇篮山东联大
    上海
  • 朝日文化商务培训
  • 海滨城市——厦门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轻大教育文化交流
    天津
  • 精益求精暖通空调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