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课堂没吸引力了?--反思大学里的逃课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1/10/23 15:5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大学校园里,据笔者粗略统计:基础课逃课率在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百分之二十,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学生到课率仅有百分之五十。

  大学生费尽心机逃课,到底都去了哪里?笔者在部分高校调查的结果显示:百分之四十七的同学在图书馆自习,百分之十六的在上网,百分之十一的忙着找工作,百分之二十的在外兼职,而真正因为贪玩贪睡逃课的只占百分之六。

  逃课已是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好不容易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本应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隔三岔五地逃课呢?不妨听听他们的说法。

  请假条满天飞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逃课最好要写假条。”这是“逃课族”普遍认同的观点。于是,名目繁多的请假条摆上了讲台。内容丰富、理由充足。

  请假条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病魔缠身型”,这类同学长期遭受“病痛”折磨,或“今日不慎染上风寒”,或“昨天不幸触怒病神”,而结果是“卧床不起”;一类为“开门见山型”,直陈逃课原因,如“今日股价暴涨,故请假两节课”云云。假条因制作简便,在学生中颇为流行。

  最简单的请假理由是“值班”。一老师上课点名时,很多同学没到,室友均解释说在“值班”。老师解嘲道:“就算劫匪张君来了,也不至如此兴师动众呀。”

  课堂没吸引力,能不逃吗

  “老师上课内容太老套,很多课只要考前背背笔记就搞定了,故不如多花点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本以为到了大学,上课会有趣一些,结果很让人失望,还不如自学。”逃课的同学都有自认为充足的理由。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在抱怨老师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太过死板,整个人就是抄笔记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上这样的课,同学们不仅没有获取知识的充实,反而觉得浪费时间。

  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的重要原因。不少老师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硬性教学任务,或者为了保证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只要考前猛背几天就可过关的现状,也让不少同学抱着侥幸心理大胆逃课。

  中南民院的马晓晶老师、武汉大学的赵林老师,上他们的选修课的同学有好几百人。他们的课为什么大家争着去听?因为他们讲课的内容和方式深深吸引着大学生,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自然愿意听。

  教科书太陈旧,看得没劲

  “书本上的东西又旧又落后,谁愿意在课堂上浪费时间?”教材陈旧也是大学生逃课的一个原因。

  大学课本很多是八十年代的产物。如现行的《古代汉语》是一九八一年四月第二版、一九九八年四月第二十七次印刷;《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是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一版、一九九八年五月第十七次印刷。文科书历史悠久一点还可以理解,但看看大学里选用的计算机教程,大多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更别指望从中获取前沿新知。

  为改变教材落伍的现状,武汉地区部分高校已开始引进国外最新原版材料,但要所有的大学生都拥有最新教材,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无学习动力,自然逃课

  逃课有客观原因,也少不了学生的主观原因。如果同学学习态度不积极,就会逃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白教授说:“现行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升学是学习的惟一动力。部分学生进大学后,没有了原来的支撑点,新的目标又没有确定。在这个空档里,他们学习松懈,没有寄托,不知何去何从。”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激情,自然就会逃课。而且,在现行招生体制下,并非所有人都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若对现在的专业没有兴趣,自然少不了逃课。

  笔者认为,要杜绝大学校园的逃课现象,各方都应作出积极的努力。如学校应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宽进严出,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老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当然,作为学生,更应明确学习目标,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黄志军 谭婷)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北大燕园MBA辅导
  • 工程师一年速成
  • 结婚不必东奔西走
  • 北外托福雅思班
    济南
  • 出国留学报名在即
  • 成功摇篮山东联大
    上海
  • 朝日文化商务培训
  • 海滨城市——厦门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轻大教育文化交流
    天津
  • 精益求精暖通空调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