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单位代码: 80065
邮政编码:550002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水路73号
联系部门:研招办
电 话:(0851)-5891911
联系人;陈敬安帅世文
Email : jyc@public.gy.gz.cn或jyc@ms.gyig.ac.cn
教育网页:地化所主页(www.gyig.ac.cn)
一、简介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创建于1966年,座落在第二春城贵阳市区观峰山下,是一所以涉及资源、环境的科学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地质流体作用地球化学、地球与行星物质演化地球化学为主要学科方向的综合性专业科研机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建立和发展了地球化学的多种分支学科,在国际地学界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正主持“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国家973项目)”和“地质流体作用及其成矿效应(国家攀登计划项目)”以及共同主持“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等国家重大项目,正在开展的其它科研项目(课题)共118项。取得了大批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学科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迄今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19项,其中国家级奖47项(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5项)、中国科学院奖共134项、省部委级奖42项。出版专著157部。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近二十年来向国外派出各类科技人员500余人次,共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近600余人次。这些合作与交流,不仅使科技人员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国外同行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且也为我所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途径。我所2000年综合评价为A类所,进入全院44个A类研究所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挂靠在我所,与其一道共同主办有《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矿物学报》、《地质地球化学》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等重要学术期刊。
我所近年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在学科方向、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针对我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在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重大需求,在我所三大重点研究领域(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和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根据新的学科布局,建立了四个研究机构,它们分别是: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室、地球与行星物质演化地球化学研究室。另外由非金属矿物材料研究开发中心、石材磨料磨具研究开发中心、生物资源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开发中心、应用开发研究组组成科技开发系统;还有一个资源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为满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的需要,我所建立有配套的分析、测试手段和相应的先进仪器设备。现有原价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50台(件)。特别是中科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几年来,陆续购进了8台(件)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为研究生完成学业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主要研究领域
1、矿床地球化学
结合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重大需求,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活化、迁移和富集形成矿床的地球化学过程,揭示在不同的时代、地区和动力条件下化学元素富集形成矿床的规律,创建矿床地球化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探寻矿产资源远景基地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方向有:成矿作用示踪体系、成矿过程的理论和实验模拟、区域成矿作用地质地球化学、重要矿产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
2、环境地球化学
主要研究天然和人为过程释放的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表各圈层间的运移和循环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揭示地球化学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和导致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和人为作用份额,为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服务。主要研究方向有:地球化学环境过程与环境质量变化、地球化学环境记录与环境质量变化预测、地球化学环境与人体健康。
3、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
主要研究地球内部地质流体产生-运移-演化的化学动力学过程、流体作用下的深部物质结构与物性、深部流体作用的成岩成矿效应,为大陆动力学、地球层圈演化及相互作用以及成岩成矿理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有:深部物质结构与物性、深部流体性质、深部流体成岩成矿效应。
4、地球与行星物质演化地球化学
将地球和相关天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多层次的、彼此联系的宏观系统,主要研究太阳系物质的起源、分布、组成和演化,探讨地球早期物质的来源、形成方式和演化过程,以了解地球与行星的整体形成演化规律。主要研究方向有:天体物质的起源和演化、撞击事件与地球物质的原始不均一性、空间碎片研究。
三、人才培养
地化所不仅是资源、环境学科的研究基地,同时也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41人,副研究员60人。有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35人。每年计划招收博士生30人,硕士生30人;迄今为止,已培养出博士生88人、硕士生194人;现有在读博士生54人,在读硕士生43人。并建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迄今为止共接收博士后82人,已出站59人,在站博士后23人。主要博士生导师有:涂光炽院士、欧阳自远院士、刘丛强研究员、胡瑞忠研究员、刘家军研究员、黄智龙研究员、郑宝山研究员、王世杰研究员、冯新斌研究员、李和平研究员和李春来研究员。
我所拥有当前国际一流的研究设备和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图书馆、资料室)。有研究生专用教室、实验室、语音室、阅览室、计算机房、学术报告厅及相应的电教设备,研究生宿舍是带卫生间的单人公寓,为研究生完成学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招生学科
1、地球化学(理科):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天体化学、流体作用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学、资源环境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地球化学、古环境地球化学。
2、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理科):能授予博士、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矿物学、实验矿物学、成因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矿床学。
3、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科):能授予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经济系统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国土与资源工程、应用生态环境学、遥感应用、矿物材料合成技术应用工程。
五、主要实验室
1、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该开放研究实验室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我所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室。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近年的开拓,该室在我国固体矿产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基础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的指导下,结合国家目标和学科发展的重大需求,实验室的近期研究方向已向三个国际前沿领域聚焦:一是自然界元素超常富集形成超大型矿床和大型矿集区的机制和制约因素;二是自然界元素在低温条件下迁移富集形成矿床的机制和制约因素;三是地质流体作用及其成矿效应。该开放室有院士1人、研究员12人、博导8人,拥有由激光熔样高分辨等离子质谱、高分辨分析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先进仪器装备的14个实验室。
2、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是国家计委1989年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组建的我国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之一,1995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该室的前身是1974年组建的我国第一个环境地质研究机构—我所环境地质研究室。该室对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确立了该实验室在我国环境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地位。实验室的近期研究方向为:流域侵蚀和湖泊沉积过程及其环境信息解析;区域环境变迁及全球变化的同位素标记;水圈/岩石(土壤)圈相互作用与喀斯特生态环境质量;陆-气系统对温室气体分布的制约;不同来源生命必要元素和有害元素的环境分布、运移和循环与人体健康。该室有院士1人、研究员11人、博导7人,拥有由同位素质谱和多道能谱等先进仪器装备的11个实验室。
3、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室
该研究室由我所原地球深部物质地球化学研究室和地质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部组建而成。经过近年的开拓,在地球深部物质的结构与物性和深部流体作用的成岩成矿效应等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是我国该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研究室的近期研究方向为:地球深部物质结构与物性的实验摸拟;深部流体(含超临界流体)的性质、组成、成因及成岩成矿效应。该室有研究员6人、博导3人,拥有由大腔体高温高压实验装置等先进仪器装备的4个实验室。
专业及代码 人数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6
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3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