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之后,最热门的教育项目恐怕就是MBA教育了。不过,随着入世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内以MBA教育为代表的管理教育又面临着哪些根本问题呢?
清华大学MBA项目负责人杨斌博士认为,经济全球化首先对国际化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产业升级和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是未来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举措,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使跨国公司对具有全球性眼光的国际型人才需 求日趋高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求企业经营者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彻底转变,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全球性的敏锐洞察力、通晓多语言和多文化、有雄厚的技术功底和良好的创业能力与精神、有能力管理日益细分和分散的组织。
其次,经济全球化已经影响到国际化管理人才的职业生涯。McKinsey公司2001年报告认为,美国经济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15年后对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数量将增加1/3。但美国35~40岁人口将在未来15年中下降15%,同时经理主管人才也不再延长他们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高。杰克.韦尔奇所谓的“确保组织在未来的成功,关键在于有合适的人去解决最重要的业务问题,无论他处在企业的哪一个等级和组织的何种职位,也无论他处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就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写照。
我国现有的跨国企业,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企业经营活动向国际市场的自然延伸,而是政府行为的结果。在组建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方面仍带有旧体制的烙印和痕迹,对国内市场与货源过分依赖,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不够,在国外投资规模小,活动范围有限,缺乏面对国际市场的应变与竞争能力。总的来说,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懂得国际工商管理、熟悉海外直接投资操作、能够驾驭跨国生产经营管理和了解东道国法律制度、文化商业习俗、国际惯例的外向型管理人才。
迄今为止,经济全球化所遵循的规则是由经济上占有强势的发达国家所制定,是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习俗和惯例的提升,具有西方文化特殊的深厚背景,当然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些普遍要求。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和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加入WTO,意味着我国认同这些国际惯例和规则,并承诺遵守这些普遍规则。我国是一个与西方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正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传统上是“全能政府”的国家,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把超越规则办事视为“能力”高强的观念也不利于普遍规则的履行。要接受和履行这些规则,必将面临不同文化的冲撞和交汇,克服文化、风习、惯例的障碍。为参加WTO做准备,不仅要有各个产业的应对策略,而且需要有了解、把握和履行这些普遍规则的准备,管理教育需要探索解决在经济伦理中存在的文化冲突的恰当途径。(本报记者石璐)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