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围城》里方鸿渐这个角色塑造得实在成功,所以他在法国花钱买来的那个“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就成了所有假洋文凭的代称,以至一说克莱登,就让人想起无数“方鸿渐”令人忍俊不禁的德行。
可是无论人们怎么不屑,“克莱登”从《围城》那个时代到我们眼下的时代,一直都绵延不绝,说明虽然时代在变,但在我们的脑子里,还有几个东西没变。一是我们对“洋” 东西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迷信,不但相信外国的教育比我们自己的教育强,所以洋文凭的含金量胜过“土文凭”,而且还相信“洋”信用比我们自己的“土”信用可靠,所以洋文凭也就比土文凭可信;二是我们和外面的世界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隔膜,即使对洋文凭有什么怀疑,查证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假洋文凭“闯关”成功的比例也就比土文凭更高。从《围城》时代的克莱登到现在更加五花八门的各种假洋文凭的出现,正是投机分子利用我们的这些迷信,达到他们取巧目的的卑劣手段。而这些洋假货的出现,也以另外的方式提醒我们,对“洋”的迷信,其实没有什么道理,也实在并不可靠。
现在有了进行“洋文凭”认证的服务机构,也就使那些开始对洋文凭产生怀疑却又苦于无法查证的用人单位,有了对洋文凭验明正身的途径。在“海归派”炙手可热,而洋文凭中又不乏鱼目混珠的情况下,这样的机构才会应运而生。它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用人单位已经走出了对“洋信用”的盲目迷信,一张印制精美、“N证齐全”的洋文凭,不再是在国内畅行无阻的通行证。但是,认证机构只能检验文凭的真假,却无法保证学问的薄厚。一张真的洋文凭是不是就能保证其持有者确有真才实学,还要用人单位在录用、使用的过程中去逐渐把握。这样的过程显然比对文凭真假的鉴别更有意义,却也更加困难,因为它首先需要我们打破对洋教育的盲目信任,秉持客观、公平的态度和标准,对“土”、“洋”两种人才进行同样的评价和使用。而目前做到这一点显然并不容易,用人单位热衷于对洋文凭进行认证,本身已经说明对真洋文凭的高度认同。
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一段时间里对各种“洋”东西有一点盲从、有一点迷信并不奇怪,也并不可怕。在中国对外更加开放的今天,“洋”东西会来得更多,给我们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更多促进我们社会变革的新的基因和活力。同时,“洋”东西也将在我们的土地上接受检验,真的、好的、适合的,将被我们的社会所接纳;假的、坏的、不适合的,则将被我们社会肌体的“排异”机能所摈弃。现在,假洋文凭已经被查处,下一步,真洋文凭也将不再是畅行无阻的敲门砖,真才实学是惟一可靠的资本。(本报评论员 张天蔚)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