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
2001年11月20日,新疆石河子122团中学初三(3)班4名,在开完家长会的当天下午相约喝老鼠药自杀。其中两名因抢救无效死亡,一名女孩至今仍躺在医院急救室里,另一名幸存的女孩事发后休学在家。据悉,11月10日,石河子122团中学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并排了名次。这4位女生名次排在年级的后面,由于害怕家长责骂,她们便商议一起服老鼠药自杀寻 求解脱;
2001年11月初,呼和浩特市14岁初中生凯钦因为钢笔水甩在老师身上1次而不是老师说的4次,选择以自杀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2001年10月28日,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学生因不堪忍受病痛和绝望的折磨以及经济拮据造成的心理负担,从学校新楼10层的一间教室跳下,当场死亡;
2001年10月25日,由于不忍父母负担过重,广州市一名14岁女孩留下遗书吞药自杀;
2001年6月、7月,长春、深圳16岁女中学生不堪中考压力服毒服药自杀,后深圳女孩被救;
2000年8月,因家境贫寒产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卧轨自杀;
2000年7月,因家长不让玩游戏机,广东省顺德市一初三男生上吊自杀。
……
据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15岁至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尤其令专家震惊和关注的是,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四大主因
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少年以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失意、困难和挫折?记者近日采访了几位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他们认为,主要有四大因素。
个人心理因素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教授渠淑坤认为:自杀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具有自卑、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固执、敏感多疑、心理闭锁等性格特征。这种偏执性人格,常会导致当事人对事物产生歪曲的认识以及消极悲观的情绪;首师大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平教授则认为:青少年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通病是使他们产生轻生念头并最终走向自杀的原因。自杀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不计后果的表现,是对现实的逃避。
教师因素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部长宋桂英说:从我接手的事例看,造成孩子们失意、抑郁甚至痛苦的来源首先是老师。十五六岁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老师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这个同学的智商有问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
王教授则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人格上不平等关系是受中国几千年来伦理纲常的深刻影响而形成的。目前的普遍问题是老师教育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对学生心理也缺乏足够的认识。老师们迫于升学压力,往往只重视应试教育,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明显不足,同时也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
家庭因素宋桂英认为,望子成龙的思想在一些家长心中根深蒂固,他们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制定了过高的标准,以致孩子在家中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孩子们觉得生活的颜色是灰暗的。渠教授则认为:家长一方面溺爱孩子,一切事情均包办代替,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造成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刺激,产生人际交往的恐惧不安全感等心理,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像这种家庭,在我国尤其是大中城市还是比较普遍的。
社会因素宋桂英认为,一些孩子只是有打架等一点点小毛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从此就认定他是个坏孩子,不再接受和理解他,他便会因此破罐破摔。渠教授称:社会环境的变动,如经济的发展与萧条、政治动荡、贫富差距、竞争压力、恋爱关系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冲击及刺激,心理承受力差的人这时候就会产生轻生念头。王教授认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这时他们接受到的各种信息都有可能对他们的观念造成影响。比如现在的很多动画片所表现的对死亡的理解就很脱离实际,使孩子们产生“死亡根本不算什么”以及不珍重生命的意识。
生命教育
遇到打击、挫折,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据介绍,国外从初中阶段开始就有了关于死亡教育的课程,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生命。而这方面的教育在我国目前是一片空白。
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让孩子体验寒冷,体验孤独,才能让孩子在承受挫折的同时激发其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高中部校长王守愚认为:学校在这方面应摆脱传统单向教学模式,克服形式主义观念,让学生做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来管理学校,组织大型活动,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这过程中体验失败、挫折,锻炼其面对挫折、独立自主地解决困难的能力。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分校校长、市人大代表李建媛说:听到这么多学生自杀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震惊和痛心。我们教育制度中的现代人才观尚未建立,对学生的评价中,主科成绩起到了主要作用,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外中学的学分制及学生分流制度我觉得就很好,能够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至于成绩排名制度,我认为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方面还是很有作用的,但同时也应注意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令人欣慰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了解,北京市十五中、十四中等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并有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
据悉,北京市教委日前作出决定,沿用了46年的“三好学生”评选办法将改变。从明年1月起,评选“三好”除成绩、品德和体育外,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公德意识、环保、实践能力等都进入考核范围,“三好”新标准将引导学校和学生更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 陈君 见习记者 赵莹莹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