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在语文考试里,“迟到”一词是表示“睡过了”还是“来晚了”?中国小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决不会认为难。但昨天,4000多名“老外”却为这类汉语考题费了不少心思。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
考生们“临阵磨枪”
记者上午8时30分赶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考点,离开考仅半个小时,考生们还在“临阵磨枪”。几位学生听说记者是中国人,忙问:“‘闻’不是得用鼻子吗,怎么会和‘听’的意思一样呢?”“妻子、媳妇、太太、老婆称谓上怎么分?”还有一名韩国学生则拿着笔记小声读:“一把伞、一根油条、一条围巾……”考试结束后记者注意到,多数考生感觉不错,但也有考生抱怨“题目难”。
万余老外昨被“考”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心主任崔希亮介绍说,昨天同时举办该考试的有北京、上海、南京等16个城市,考生总计万余人。北京考点中,北语近三千人,北外、首师大、二外等考点近一千多人。目前,HSK考试在全球24个国家设有55个考点,今年全球范围内有望达到10万人左右。
汉语已是求职砝码
据介绍,HSK主要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包括“基础”、“初、中等”和“高等”三个等级,通过考试者可获相应《汉语水平证书》,该证书可作为进入中国高校学习或报考研究生所要求的汉语水平证明,也可作为汉语达到某种等级或免修相应汉语课程的证明,甚至可作为聘用机构录用汉语人员的依据。一位23岁的韩国女孩说,在韩国,许多单位招聘时都要看汉语水平,如果她这次能通过7级,就有实力在汉城做汉语教师,“汉语是我求职的主要砝码。”(记者廖厚才 实习生张颖)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