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有利发展的好事
这是一个受到高校欢迎的改革举措。
上海交大有关负责人说:“这是一件好事,允许我们自行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和学生欢迎的专业,对学校的发展大有好处。”据介绍,该校制定了有关细则,鼓励设置 社会急需、已具备培养条件的本科专业。今年,该校申报并自主设置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工程、临床医学等3个新专业。
切中时弊的改革探索
我国设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高校开设其中规定的学科,必须办理一定的审批程序。设置一个新专业,需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学校内部论证,其次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最后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根据专业设置条例,视条件决定批准与否。
有关专家指出,统一的专业目录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也不符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互渗透的趋势,不能适合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高校看准市场需要想设置新专业,只要专业目录上没有的,就不能办,即使有也要逐级上报、层层审批。这就束缚了高校的手脚。
曾有一所名牌大学早在4年前就考虑过新设WTO专业。由于没有专业设置自主权,又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严格而漫长的审批,情急之下,学校采取了变通的办法,以开办WTO强化班、试验班和双学位班的形式,通过法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开展多学科的交叉教学,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尽管这一做法受到学生的欢迎,300多人的教室常常座无虚席,但就是没法变成一个新专业。该校校长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呼声比较强烈的,就是把属于学校的权力交给学校,其中就包括专业自主设置权。
需探索的不仅是专业设置
教育行政部门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我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专业管理机制有待形成。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机制的形成,完全依靠行政主管部门的“管”是管不出来的,有效的一个方法是“放”,让高校能够按照实际需要和自身实力自主设置专业,这样才能最终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调整的机制。
而政府部门的职责是“抓大放小”。抓大是控制专业总量,放小是把专业调整的权力还给高校。一个好的例子是,上海已经在这方面进行试点。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及人才的需要,从去年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赋予上海市属高等学校以权力,可自主审定部分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
有专家认为,我国高校改革的关键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简政放权,切实执行《高等教育法》和其他教育法规,尊重和发挥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其中,简政放权的改革探索,将不仅是专业自主设置权的下放,还应当包括允许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等。(本报记者王伟健)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