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章武教授呼吁:规范MBA市场
MBA教育专家戴启思指出,拥有一个低水平的MBA学位所带来的坏处其实很多
MBA含金量值得怀疑,有成为夜大、电大、函授大学之后“第四大”的危险
近日,时讯记者从中国MBA教育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了解到,我国MBA教育结束10年试点,开始进入正式教育阶段。今后MBA招生规模将在现有的水平上每年增加3000人的招生计划,考试科目也将从原来的5门课程进行压缩。另据了解,截至2000年7月,我国MBA毕业生总数已超过1.5万人,2002年MBA计划招生1.5万人,目前报名人数已超过6万人。
时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正规院校在大量招收MBA学员外,打着MB A旗号开设的各种MBA培训班也层出不穷。据媒体报道,一名记者以咨询者身份按小广告的指点到北京一所“某国际工商管理培训中心”暗访,发现这里入学考试是开卷的,也不必做什么毕业论文,只要花1万美金(约合8.3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在13个月内拿到一张MBA证书。
MBA市场的混乱和MBA含金量的降低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关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章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学院应在教学条件、手段上提高MBA品质,另一方面要规范MBA市场,爱护MBA品牌,使其健康发展。这就像一种产品投入市场,它首先要符合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否则就没有资格进入市场,更谈何竞争、成败。陈章武教授认为,评价MBA含金量的标准,不只是看你有没有MBA证书,更为关键的是要看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MBA。
国际知名MBA教育专家戴启思曾提醒报考MBA热潮中的人士,选读MBA课程,必须注重课程的声誉及素质,否则拥有一个低水平的MBA学位所带来的坏处比好处要多得多。他说,声誉良好的课程不但能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育,而且也是学员履历表上一项高素质的凭证;相反,一些来历不明甚至声誉差的学院,他们所提供的课程不但素质可疑,而且置于履历表上,也是一种低水平的标志。
据一些媒体报道,有专家估计,到2006年,我国MBA的年需求量至少将达到3.75万人,而实际上,现在全国每年仅有1万名毕业生。在采访中,时讯记者还听到了另一种估计,说入世后我国将需要30万MBA学员。在清华攻读MB A学位的马跃认为,不管这样的估计有多少水分,对于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无疑是难得的空白地,求学的、办学的无不趋之若骛。这也就不难理解时下的MBA市场为何如此火爆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MBA教育主要有传统的学院式学位制教育和企业管理人员在职MBA学位教育两种形式,全国拥有MBA教育资格的高校仅仅56所。如果把这两类MBA教育称为“赛特MBA”的话,大量的研修班,企业合作办班就可以称为“秀水MBA”。这些MBA班的学员大多是企业或国家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学习的时间往往很短,少的甚至有几天的,但花费很高。清华MBA班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这种速成班是专门为一些人量身定做的,这样的MBA班很多大学每年都办。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上这样的MBA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东西,而是认识什么样的同学。而对于校方,能挣的钱为什么不挣?据了解,在一些排名亚洲前列的工商管理学院读在职研究生或短期培训学费都不菲。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为例,2年的EMBA(在职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收18万,3天的短期培训收4000多元学费。在清华大学攻读MBA学位的马跃认为,这里的MBA已经不再是一个专业,更是一个人身份的标志。
正在清华大学攻读MBA的马跃告诉记者,近年来,MBA报考者学历越来越低。现在,报考MBA的有大学学历的也有大专学历的。有人说,MBA含金量值得怀疑,有成为夜大、电大、函授大学之后“第四大”的危险。
时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被采访者认为,MBA入学考试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目前MBA教育发展的要求。已经在清华大学攻读MBA课程将近一年的马跃认为,现在MBA入学考试要考5门(包括政治),有比较明显的应试痕迹。许多有管理实践经验、有发展潜力、值得培养的人,往往工作繁忙,没有复习时间,在MBA考试中处于竞争劣势。相反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更富考试经验和备考时间。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从培养实际看,统招MBA年龄偏小,在管理潜质、教学效果等方面不如在职人员攻读的MBA。一项调查显示,中国MB A报考者的平均年龄在29岁,这意味着大多数求学者是参加工作后三到五年就来上学的。于是出现一种现象,真正在管理岗位上有一定经验也有相当能力的人考不上MBA。有专家认为,目前的招考办法淘汰了优秀者,有利于应试者。
在采访中,时讯记者还了解到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一些被采访者告诉时讯记者:物以稀为贵。如果MBA真的滥了,那么MBA品牌就会贬值,尤其是国产MBA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黑色幽默:一个应届生高考落榜,第二年重考,仍然不中,改考业余大学,还是不取。灰心无奈之下,只得去英国念MBA了。讲这个黑色幽默的一名被采访者告诉记者,这个故事不是有意贬低MBA,而是在说明MBA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神秘,MBA只是一门学科,它自身不代表什么。在清华大学35号楼501宿舍,时讯记者见到了清华2001级MBA班的祝若冰和马跃。虽然他们都已经工作了3年(报考MBA本科生必须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但看上去与没有工作过的学生区别不大。来自哈尔滨的祝若冰说,自己上MBA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同其他很专业的学科相比,考MBA比较容易。他说,工作后很多人选择考研绝大多数是因为对自己目前工作不满意,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但跨专业考又很难,MBA文理的差距不大,考数学也考语文、逻辑,报考的人数虽然也多,但比较公平。
马跃告诉记者,MBA在中国已经10年,和其他专业一样,MBA只是一门学科,不是说学了MBA就是高级管理人员。他说,MBA来自西方,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到现在依旧很热,以美国为例,全美目前共有工商管理学院1300多所,每年MBA毕业人数达到7至8万,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23%%。而这7—8万MBA学员也是有良有莠,以MBA教育著称的哈佛大学每年的MBA学生也仅仅800多人,其报考的竞争程度决不比清华、北大差多少。北京外企服务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王晓平告诉记者,近年来,M BA毕业生在外企就职的比较多,多数外企在选人的时候很看重应聘者就读的学校。王晓平说,有一位外企人事经理就曾公开说:“我们在中国只认中欧和清华的牌子”。
2002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MBA招生数字并无太大变化,而报名人数比去年多出几千人,报考与录取比达到11比1。清华的MBA学费去年是5万元,今年涨到7万元,而国际MBA的学费则为8万元。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MBA开始了品牌时代的淘沙。MBA教育这一产业本身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作为客户的学生选择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学院,品牌做得好,提供的质量好,口碑就更佳,也就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市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这些名牌商学院将成为整个产业的领跑者。
北大MBA毕业生,现任天津新纪元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兰宝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相对于中国MBA品牌这个概念,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建立各校自己的模式,拥有各校自己的品牌特征,这些特征包括拥有自己的文化及行为规范。”在清华攻读MBA学位的马跃告诉记者,在美国,像沃顿(Wharton School)、凯洛格(Kellogg)等一大批名牌商学院的名气已经远远超过它们所在的综合大学。国内各商学院还未形成商学院本身的独立品牌,但这是中国MBA发展的趋势。(本报记者 武卫强)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新浪短信+新东方在线=新新随身英语系列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