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才外流有原因
医学研究基金会主席皮埃尔·朱利惊讶地指出:“如果不为人才回国预先做好准备,那么,大叫人才外流又有什么用处?我们鼓励人才到国外深造,为他们在国外深造提供补贴……然后就把他们忘了。有人说他们(那些人才)移居国外是由于受到了国外高工资和优越工作条件的吸引,但就是没有人提到这些人才回国工作的难处。”
医学基金会决定率先采取行动。它从1998年开始设立了鼓励高级研究人员回国的颁发补助金制度。很快就有许多人提出申请。今年已有48名高级研究人员被选中。
法国外交部负责法国人国外进修问题的德尼·赛涅说:“问题确实存在。我们给在国外进修的大学生提供补贴,但却没有把吸引他们回国工作的问题列入计划。”
从加拿大回国,现在法国昂然大学任教的32岁的奥利维耶·科克雷说:“这差不多是一段必须的经历。可以说,这种实习是一个大学生的正常课程的组成部分。这种经历是活动能力、开放态度和冒险精神的表现。再说,外国的实验室可以提供很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到国外去进修也是在进入法国科研机构工作以前继续学习的手段。法国的公共科研机构里的人员已经饱和。在1999年,法国新获得博士学位者有11000人,而科研机构里空缺岗位却只有3500个。
这就是说,竞争十分激烈。那些尚不能在科研机构谋得职位的博士必须等待。等待的办法之一就是攻读博士后(介于实习与签订工作合同之间的一个阶段)。1999年,法国有2035名青年研究人员选择了这种等待形式,其中70%的人是到国外去读博士后。
被鼓励到国外进修的这些人要冒的风险是:同法国的科学界和就业市场脱离关系,失去在法国的社会地位。到他们回国后,在找到工作以前,他们必须从头开始。在这个重新开始的过程中,许多人泄气了,失望了,感到自己在法国没有前途,于是只好重新走出国的道路,去同那些留在国外的同行会合。
在公共科研部门已经人员饱和的情况下,这些人才为什么不转而到私营部门谋职?贝内尔纳—格雷戈里协会的法布里斯·马丁分析说:“科研人员都希望从事基础研究,不愿意在工业部门从事过于实际的工作。而企业也不大愿意要那些‘博士们’,认为他们不能适应私营企业的运转方式。”
人们也在采取其他的主动行动。例如,法国驻美国大使馆组织的“美国论坛”就是一种巡回研讨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企业和科研人员之间建立联系。已有100来名旅居美国的法国青年科研人员表示愿意参加这一活动。
许多科研人员愿意回国。对法国的科研和工业来说,这是一股尚被隔在法国国门之外的创新潜力。
俄罗斯:回国人员受欢迎
俄罗斯在过去10年中可能已经遇到了“人才外流”的现象,即它的一些顶尖的科技人才流向西方,但当地的一些公司目前正开始吸引一些最优秀的俄罗斯科学家陆续回国。
“YANDEX”是俄罗斯主要的因特网搜索引擎公司之一,该公司在未来几周内准备吸纳数百万美元的注入资金。它目前正在举行招聘面试会,以雇用那些在俄罗斯出生,但目前仍在美国工作的电脑程序设计人员。
人才回流的规模可能仍然很小,但它反映出了俄罗斯经济中新的增长领域,同时还显示出了因追求高薪,或更好的工作条件而移居国外的一些俄罗斯人的思乡情结。
尽管许多经理认为,效率最高的俄罗斯公司是那种在高层领导岗位上移居国外者和当地人兼而有之的公司,但是归国的俄罗斯移民越来越受欢迎,因为他们既受过西方经营方式的影响,又熟悉国内的文化。
特别是自1998年8月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许多总部设在俄罗斯的外国公司,以及本地公司通过用俄罗斯移民替代了俄罗斯职员的方法生存了下来——并发现这个经验是值得肯定的。
一些像石油之类的部门由那些在西方生活过的俄罗斯人控制着,譬如秋明石油公司总裁西蒙·会维德列尔。许多中层管理人员目前都是来自能够在国外工作或念书的一代人。
目前,因其出色的技能而在西方得到高度评价的俄罗斯人——突出表现在电脑行业——也在受聘回国。“YANDEX”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阿尔卡季·沃洛日说,他同几个现在美国工作、曾是电脑编程员的同僚的谈判取得了进展。
德国:电脑人才可破例
德国政府日前宣布一项引起争议的计划,即从欧盟以外的国家招聘多达3万名电脑专家,以解决德国信息技术行业极度缺乏合格从业人员的问题。
根据这个被比作美国绿卡缺席的计划,德国严格的移民管制机构今年将破例允许首批1万名非欧盟国家的电脑和高科技专家进入德国。
虽然这一计划遭到德国工会的反对,但是消息人士证实,格哈德·施罗德总理的社会民主党和绿党联合政府将在今年年底讨论再招聘两万名外国电脑专家事宜。
这些措施是施罗德亲自提出的旨在解决电脑和高科技部门短缺7.5万名合格从业人员的倡议的一部分。政府还计划将参加电脑培训的人数从1.4万增至4万。
但是为了反驳那些认为这一倡议给永久性移民提供了不正当途径的批评者,政府已规定工作许可期限——与美国不同——最多为5年。
据德国报纸报道,政府将为招聘非欧盟国家电脑专家敞开大门的消息已经促使一些德国猎头公司到印度的高科技城市班加罗尔和海得拉巴去寻觅雇员。
这一招聘行动彻底背离了前总理科尔的保守派政府所奉行的政策。然而,保守派在最初反对这一倡议后,现在也和德国的其他主要政党一起支持这次招聘行动。
印度:正是创业好时候
在一个高级公务员的月薪可能不到200英镑的国家里,上星期有4名刚从班加罗尔印度管理学院毕业的学生被总部设在伦敦的一家公司米歇尔·麦迪逊集团录用,初入公司的月薪为6500多英镑——年薪7.8万英镑。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直至现在,印度优秀年轻专业人员大量流向西方的势头并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该学院的新毕业生中将近1/4去了国外的公司。但是对整个印度,尤其是对年轻专业人员来说,印度国内的机会从未像现在这样诱人。在被印度公司录用的140名班加罗尔毕业生中,公司给大多数的薪水开价在100万卢比左右——约1.4万英镑,尽管这个数字在西方不算太多,但是对印度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也是一年前开出的价码的2倍。
在9年前,印度开始取消国家对经济控制的枷锁,现在越来越多的印度杰出青年在国内发现了大量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在西方发展得很不错的印度人也在寻找充分的理由返回国内。
苏巴什·钱德拉是在美国居住了30多年后返回印度的。对他来说,这是他第二次回归故里——比第一次有意思得多。
他是在北方邦的安拉阿巴德长大的,1968年进入美国辛年那提大学学习,获得航天学位。为了在该工程领域中干出一番事业,他留在了美国。与居住国外的许多印度同乡一样,他与一位家乡的女孩马杜结了婚,马杜是金融学硕士。
钱德拉博士在他称之为“松散的、协作的基础上”与德里的一家基金会合作,这家基金会设法在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进行沟通。他说:“我给他们出主意,关于如何将他们研究出来的想法商业化。这是我一生中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光。我现在甚至愿意义务工作。”
印度最现代化的私营连锁医院——阿波罗医院集团已经吸引英国国家卫生局中几十名医生返回了印度。硅谷的印度高技术企业8年前发起了一个名为“印度企业协会”(TIE)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鼓励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有前途的印度青年,从加尔各答移居国外的印度医生正在筹建一个医学进修教育中心,帮助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当地医生跟上西方的医学发展。
回国以及未出国的那些人中,成功的故事越来越多。
在孟买的名牌大学印度理工大学,坎瓦尔·雷基信息技术学院院长D·B·帕塔克博士从事一项试验计划已有8个月了,该计划是想留住该学院中最优秀的人才——方法是帮助他们变得特别富有。
他的“信息技术企业培养计划”是仿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引人注目的成功项目。这里的设施可能很简陋,但是已经有3家公司从这里诞生,还有10家公司正在考虑之中。帕塔克博士说:“该计划的目的是在年轻人的心目中激起一股创业精神,这样他们就不会流向国外了。”(丽娜编译)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