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才我怕谁?”当年,有跳槽者如此放言,使一些企事业单位对跳槽者大为不满。时至今天,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在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企业:一声叹息
“拥有时不觉得珍贵,失去了才感到惋惜。”人们常这样形容友情和爱情的真挚可贵。当一个又一个人才离开公司时,负责巨龙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彭定武也有这样的感觉。
彭定武是巨龙信息技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这家公司与大唐、中兴和华为一起,被誉为我国民族电信企业的四朵金花。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巨龙的员工离开公司,投奔这些实力强劲的对手阵营,每年人数都在百人左右。彭定武感到十分忧虑:“人才评价的手段、方法落后,使我们没有识别人才的慧眼。目前公司有850多人,好像人才很多,但真到用人之时才发现能用得上的人才太少;还有一些人表现很普通,离开公司后却干得很好。”
2001年,巨龙的一位技术骨干提出辞职,彭定武与他谈了五次话,最终也没能将他留住。以前西门子公司主动请他去,他没有答应;这次网通公司招兵买马,找到了他,他终于接受了聘请。“本来公司打算重用他,但公司没有及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他,否则他是不会走的。”
中国唱片总公司作为一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流失的情形更为严重。公司总部有30多人,仅1998年就流失了5个骨干。“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都曾是我们的普通编辑。”公司党委书记李鼎祥说。
“到现在,公司还是有钱大家花,无钱大家呆着。一旦收入拉开档次,就有人骂娘。市场经济的东西还没有进入国企。”李鼎祥认为人才流失的根还是在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上。音乐需要激情,应该是年轻人的事业,但在公司里,贡献最大的年轻人却只能拿最少的钱。“大锅饭留不住人,要改变这种情形,公司就必须真正与市场经济接轨,改变目前的分配制度,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主动性。”
人才:明明白白我的心
人才流失为哪般?“薪金是我们离开的一个因素,新公司给我们的月薪高出一倍。”一名接受调查的员工直言不讳地说。
北京建工集团人事处副处长刘冰介绍说,建工集团从1995年接收了一所名牌大学的学生15人,但现在一多半已经走了。跳槽者提出相同的原因:国有企业为毕业生提供的待遇、机会毕竟有限。
一些跳槽者还反映,有时因为企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一些人因为与直接领导发生矛盾,不得不离开公司。从巨龙公司跳槽者的调查来看,大部分人还是因为觉得公司提供的成长空间、发展机会有限,继续留下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他们想得到更系统、更前沿的培训。“世界知名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能获得带薪去国外接受培训的机会,这对于渴望不断增值、追求国际化的人才来说,真是太有诱惑了。”不久前跳到外企的王小姐对自己现在的境况显然很满意。
诺基亚中国有限公司的人事总监严金坤,则从外企人力资源专家的角度,谈到这些人才离开巨龙的原因:“是人才就会希望不断发展,公司有发展空间,他就会留下,没有就会离开。如果国企不想让人才流失,就要给他们一个发展机会,让他们看到确确实实的前途。对我们外企也是如此。”据他介绍,诺基亚公司正在实施“投资于人”的计划,公司定期与每位员工讨论个人发展目标,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公司的成长机会。
“其实像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公司也存在人才流失问题,只是人才的流向和层次不一样。根本说来,人才随着自己的成长,需要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如果所在的公司不能满足其愿望,他肯定会寻找其他机会。”与这些大公司的高级人才关系密切的程原女士这样认为,她是一家著名猎头公司驻中国办事处的首席代表。
专家:用人机制是关键
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人才跳槽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要追求成功,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有适宜自己发展的空间,有一展才华的舞台。如果你这儿没有,他就会去别处去寻找。‘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目的就是寻找适宜发展的空间。”
“现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但这种现象并非不可改变。我想,只要国有企业转变用人机制,从根本上改革内部人事制度,就能够吸引和聚集优秀人才,就能保持企业的活力,赢得在竞争中制胜的主动权。”
辉瑞公司的王勋彪告诉记者,在制药行业,有相当数量的外企高级人才投奔国企,因为那些企业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并不重要。只要能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国企也能吸引到优秀人才。”(邹声文 李术峰 顾静)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