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高校毕业生忙着找工作,忙着签约的季节。有人发愁:今年大学毕业生多,工作难找;但也有许多学生已找准事业的“航向”,他们说:“只要定位准确,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大学生也能当“蓝领”
陈荣,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专业高职生去向:上海市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上班后,“泡”工地将是我这份工作的“主旋律”。实习时,我就体验过这种滋味:为了看顶层混凝土浇灌,跟着师傅,爬上六层楼高的脚手架;戴着安全帽,从早到晚呆在工地,日晒雨淋,苦不苦?比起坐在四季如春的“奥菲司”里当然苦,但我乐意。我学这个专业,今后主要工作就是设计施工方案,搞安全和技术管理,不在工地作业,怎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陆益平,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专业高职生去向:上海市第四建筑有限公司我工作后也将以工地为“家”。有人说,如今的大学生最缺的就是实践能力,如何补这个“缺”?就应该到生产实践岗位上去摔打一番。我的几位师兄,工作没几年,便担起了大建筑公司项目经理、技术主管的重任,而他们都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的。所以我想,大学毕业当“蓝领”很正常,何况到基层去“淬一淬火”,定能积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事业在美丽家乡
张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去向:云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想到再过两个月,我就要回家乡云南工作了,心里就很兴奋。“屈就”吗?不,虽然云南总体医疗条件不如发达地区,但云南在戒毒研究、部分疾病预防和研究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和特点的,而我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感兴趣。家乡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等着我去开拓。
闫玉海,上海交大建工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去向:青岛市政府机关
在交大读了七年,又考出了计算机程序员证书,同学和朋友都认为,我在上海找个大的建筑设计院或跨国公司工作不成问题。可我还是选择了我的家乡———山东,在青岛市政府机关从事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的确,留在上海工作有优势,比如待遇好,眼界宽;但也有“劣势”,要面对“人才过于集中”的竞争压力。在家乡工作,我想发展机会还是很多的。
到西部大显身手
谭德兴,复旦大学中文系2002届博士研究生去向:贵州大学
当我拒绝了来自广东和浙江几所高校的邀请,与贵州大学签约时,周围不少人投来了诧异的目光。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说起来也很简单。我是湖南人,在贵州大学读的硕士,但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贵州大学中文系几乎没有50岁以下的教师了,我想为这所曾经培育过我的学校尽一份力。再说,国家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工作,鼓励优秀人才“柔性”流动,有关的政策也越来越宽松;既然是人才,就不必“窝”在一个地方,应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选择最需要、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去发展,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陈可,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去向:大唐电信四川分支机构
我是一名来自西部的学生,在上海求学七年,所见所闻让我体会到东西部地区在工农业、资本市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差距。饮水思源,我时刻感受着肩上的责任。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为西部提供了发展良机,也为我们毕业生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想,随着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深入,那边工作的条件将越来越好,发展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