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部分乐手访华,在上海大剧院留下了美妙的乐音。在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与纽约、费城、波士顿和克里夫兰并称为“五大交响乐团”。“五大”声名显赫,被公认为世界顶级乐团。
在这样一支顶级乐团中,有一个重要的位置由一位年轻的华人女性担纲。她叫于苑青,今年32岁,任乐团小提琴声部副首席。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仅次于乐团指挥和首席小提琴 。芝加哥交响乐团百年历史上,于苑青是第一位出现在副首席座位上的华人。
于苑青生在上海,20岁出国,从开始异国求学到跻身美国主流社会,仅花了六七年功夫。她自己也觉得,“顺利得有些出乎意料……”
生活:“节奏让人窒息”
于苑青已经在芝加哥定居
,丈夫是来自香港的美籍华人,他们有一个可爱的两岁女儿。
芝加哥是美国中部的交通枢纽,高楼林立,商业繁华,车流拥挤。虽然不能免除大城市固有的喧嚣,但芝加哥丝毫不显浮躁,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整座城市遍布歌剧院、音乐厅,光在市中心区域,就有10几个规模不亚于上博的博物馆。芝加哥交响乐团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于苑青背着提琴走在大街上,经常会和路人发生这样的对话:“你到芝加哥来学习音乐?”“不,我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哇,真了不起!”路人纷纷竖起大姆指。
乐团每周排练4次、演出4次,除此之外,于苑青还要在当地著名的西北大学授课。她这样描述自己的日常安排:9:30出门;10:30-13:30参加一场演出;14:00-16:15排练;16:30开始在学校上课,直到21:00才能回家吃饭。“节奏快得叫人窒息。”她有时一个白天吃不上饭,就拿些香蕉、苹果充充饥。
丈夫经商,每天也是早出晚归,女儿只好请人来带。“她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每晚不到10点不肯合眼,非要等我回家不可。”于苑青坚持教女儿说国语,“母语是绝对不能丢弃的。我教女儿的时候,老公也凑在一边学———他7岁就到了美国,至今只会说英语和广东话。”
于苑青在市中心、美丽的密歇根湖畔买了房子,家离乐团步行只需15分钟。在各行各业的工薪族当中,于苑青的收入在当地位居前列。“美国虽然是个富国,但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年收入也只有4万美元左右。不过,美国十分鼓励信贷消费,几乎每一件商品都能分期付款。在有的超市,你消费满2000元,就会得到一张卡。凭这张卡,你可以在半年内在这家超市不付钱买东西,只需半年后把钱还清就行。”
人际:不怕找不到“活雷锋”
于苑青说,美国人的独立性很强,下班后,各忙各的。一个楼面里,邻居可能相处多年不相识。于苑青在乐团里有不少很要好的同事,但工作之余,大家聚在一起的机会非常少。
“但并非每个美国人都很‘封闭’。”于苑青刚到美国时,有一次坐公交车下错了站,找不着北。一位名叫依瓦的美国老妇发现后,热情地开车送她回家,临别时,还给一张名片,叮嘱于苑青一有困难,就打电话找她。
一星期后,于苑青做饭时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在国内娇生惯养、缺乏生活经验的她,一时手足无措,只好打电话向依瓦求救。依瓦很快赶来,帮她包扎,还为她联系大夫,忙活了好几个小时。10多年来,于苑青和依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每次路经达拉斯,总不忘去看望她。
刚搬到芝加哥时,于苑青一个人租了公寓里的一套房间。一天早上,她碰巧和住在对门的一个做律师的美国男孩打了个照面。当天晚上,那男孩就来敲于苑青的门,问寒问暖,还说自己有几个华人朋友,要不要介绍给她。第二天一早,他又来了,留下一块蛋糕给于苑青当早饭。“说实话,刚开始几天,我一直对他怀有戒心,每次他走进房门,我就盘算着如何赶他走。后来才发现,他纯粹出于好心,想帮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如今,我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教育:“浪费时间”的表扬
“到了美国,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是个自由竞争的世界,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于苑青说。
休斯敦乐团招考、芝加哥乐团招考,每一次都是几百个人中挑一两个。每一轮考试,评委和考生中间隔一块幕布,完全靠听声音作出判断。“走关系”、“开后门”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在当地没有丝毫“背景”的于苑青,每次都顺利中榜。
嫉贤妒能的恶风在美国也绝少见到。在芝加哥乐团副首席的竞争中,于苑青的好几个对手都是乐团里的老资格。于苑青脱颖而出,那些落败者风度极佳,不仅向于苑青道贺,还频频在其他人面前夸赞她:“当年我们都去考了,但只她一个人考上,你说她棒不棒?”
于苑青觉得,美国老师远没有中国老师那般严格,对学生始终以鼓励为主。“即使我出了错,老师也会先说一大通表扬我的话,然后再指出错误。刚来时,我有点不习惯,总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现在,我对我的学生也学会了‘废话连篇’、欲抑先扬。要是我像中国老师那样严厉,动不动就训话,他们肯定个个哭得很伤心。”
演出:寻觅真正的知音
芝加哥交响乐团每年的“场子”很多,演出计划一年、甚至两年前就排好了。每年,乐团一般有3次出国巡演,足迹遍及欧洲各国。
在金碧辉煌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被很多艺人视为毕生的荣耀。芝加哥乐团每年在卡内基都有好几场演出,但于苑青说她和同事们最想去的,却是英国伦敦,“我们能在那儿找到真正的知音。”
伦敦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艺术节,芝加哥乐团每年在艺术节期间都有3场演出。演出安排在RoyalAlbert剧场,为了容纳尽可能多的听众,剧场的座位全部拆光,所有听众都要一声不吭地站上足足两个小时。演奏完毕,总有一名听众带头蹬地板,接着全场听众齐声蹬地板———这是对演奏者最热情的致意。
危机:哀伤中迸发强力
“9·11事件”发生时,于苑青和芝加哥乐团的大部分乐手正在瑞士演出。于苑青清晰地记得:“那天,我和另外5个同事约好下午5点在一家餐厅吃饭。当天我一直在外面游览,没有看到新闻。5点,和我同去餐厅的只有1个人,其余4个始终没来。”
“晚上到了剧场,我猛然发现同事们个个神情萎顿,还有几个泣不成声。然后,我听到了那个空前恐怖的消息……我在外面游览的时候,乐团已经开过紧急会议,最终决定演出照常进行,只是推迟15分钟开始。
“只听指挥以沉重的口吻向听众们宣告:‘演出正常进行,我们不会被恐怖分子吓倒。’在他的提议下,我们首先加演了一个曲目———美国国歌。乐团中的不少人,亲戚朋友就在世贸大楼及周边地区上班。远隔千里,生死难知。大家忍着悲痛,投入到演奏中。有不少人一边拉着提琴,一边小声地哭泣……这是我至今最难忘的一场演出,也是最有力度的一次演奏。”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