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招办负责人解释,考后填志愿导致志愿更集中,对考生录取反而不利
本报讯 昨晚“代表热线”中,一半以上的来电着重提到,目前填志愿的方式不够合理,建议高考成绩放榜后再填志愿。
他们认为,考试前填志愿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很不合理。梁女士说,未考试就填志愿对学生、家长是很大的赌注,不适合时代。与过去计划经济统一分配不同,现在是学生自己交学费,不包分配,学生作了很大的投资,应允许有更大的选择性。外地一些省份考完再填志愿,1999年广东曾试过一次,为何现在不实行了呢?
也有家长建议广东参照上海做法。上海的高考生在一般的三批志愿外还可以填一个“零志愿”,即北大、清华的独立志愿,它提前录取,但如未录取则不影响第一批志愿的调档。上海许多学生体会到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考北大、清华的轻松,结果考生往往能正常地发挥水平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
对这些反映,省招生考试办公室负责人做出了解释。他认为,每个考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都认为考完后对个人发挥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所以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但实际上,考生在考后也并不了解全省的情况,难以找准自己的“相对高度”,而这才是提高志愿“命中率”最关键的指标。
广东省确实一直以来沿用考前填志愿的办法,只是1999年由于国家扩招计划下达得晚,所以在考后又填了一次。但正是那次出现的许多问题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首先,高分考生心里没底,反而不敢报考顶尖名校,以至于当年北大、清华的录取分都比往年低了70多分,且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其次,成绩上了本科线的考生志愿更加集中在中档以上的学校,各校严重不平衡,第一批院校当中只有一半被考生第一志愿填报,而往年都在70%左右。第三,分数刚刚达到或稍微超出本科线线的考生填报无所适从,高不成低不就,录取场上很难调剂。综合上述情况,考后填志愿造成了更为集中的填报,而录取计划有限,就有更多的人要落榜,这实际上不利于考生,也给招生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其他某些省份之所以能够实施考后填报,与当地高等教育资源的基础分不开。从广东情况来看,底子还比较薄,新兴的本科院校、高职类院校还在发展中,名校资源有限,招生部门只有从宏观上加以调控,充分使用现有的办学力量,才能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广东虽然没有像上海明确实行“零志愿”,但实际上在录取中已充分考虑到这部分高分考生,采取了让北大、清华等省外顶尖名校先于其他第一批高校进场,制定高分保护线,要求省内的中大、华工录取700分以上第二志愿等一系列措施。
该负责人还指出,考前填报志愿更加有利于高考的公平、公正,考生通过两次模拟考试,又充分听取班主任的意见,应该对自己有正确认识,能够准确定位。(邓琼 洪启旺 闫修彦 张演钦 王菲)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