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将至,各地招生大战硝烟弥漫。为了取得较好的生源,各类学校使出了浑身解数,手段之繁复多样,让人大开眼界。在这生源大战的背后,有着太多的对家长和考生的欺骗行为。
首先是广告大战。招生广告无处不在,广告内容大肆夸张,“高考升学率居同类之首”、“在同类学校中成绩最好,升学率在同类学校中最高”之类的字眼比比皆是,骗人没商量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就是公关。报名之前,很多学校都会举行初级中学校长联谊会,酒宴相邀,礼品(金)相诱。现在都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可以通过控制老师来控制考生的报考方向。多招一名学生,就多得一份回扣。谁的回扣高,谁就有可能招到更多更好的生源。
利用奖学金来多争取生源,是招生的又一重要手段。在奖金的设置上,一般学校大肆宣传其奖金的数额之大、奖励面积之广,以吸引考生报考。
几乎所有学校都按照中考成绩将学生分为计划类和计划外生源,最终往往是计划外的生源数量远远超过计划内的。能享受高额奖学金的只是极个别学生。比如笔者所在的国家级重点高中,有近20个班,但享受最高奖学金的只有几名学生,其待遇只是免收所有入学费用。学校宣称拿出几百万元来奖励学生,其实最终学生能享受的可谓寥寥,更何况那些所谓的奖学金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按照教育部要求,重点中学不许办初中。但是绝大多数重点中学办起了初中,其重要目的不仅是抢夺小升初这一市场(这里也是一笔巨大的学校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为本校高中提供一定的生源。按照上级教育政策,学生有自由报考自己所选择的学校的权利。但是,现在很多初中毕业生却必需报考本校高中,因为学校通过种种手段对其报考加以控制。
比如,在笔者所在学校,会给每个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分配指标,谁留住的学生多,谁就有奖励;谁让学生流失到其他学校,就会接受一定的处罚,如扣发奖金等。很多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选择了报考本校。那些选择报考其他学校的考生,就会背负起诸如忘恩负义、道德品质上有缺陷等恶名。当然,对那些拒不报考本校的学生,教师往往会在其毕业鉴定上涂上不光彩的一笔。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对考生实施硬性措施,不让其报考其他学校。
作为学校,应该以质量吸引考生,真正从考生的利益出发,这样才能最终树立自己的品牌。那种只将眼睛盯着钱看,用欺诈和霸权行为来获取生源的做法,是教育的一种短视行为,它会给我国教育带来一定的弊端。教育部门对此不能再视而不见了。(一教师)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