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5月底,华北某农业大学应届传统农科类本科生毕业就业一次签约率尚不足30%,而且全部落脚到了城市。
近3年来,该校传统农科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0年为45%,2001年为40%,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又下降了10个百分点。
面对传统农科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许多农林院校只好尽量扩大农科类研究生规模,以暂时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某校土壤专业今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已相当于该专业本科学生总数的70%。该校有关领导开始担心:“这将导致研究生的质量大幅度下降。”
据统计,该校近几年农科类毕业生中有95%留在了城市,而且大部分从事了与农业无关的工作。
而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林科技人员明显短缺。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共3060.5万人,其中农林专业技术人员仅80.4万人,占2.6%。全国每万亩土地仅有0.8个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为万分之一,而发达国家是万分之三十到四十。
农林科技人员短缺现象在基层尤为突出。河北省某县每年考取高等农林院校的学生有几十名,但毕业后没有一个回家乡工作。该县县长抱怨说,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农林科技人员明显短缺,另一方面却是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据某农业高校招生办负责人介绍,在该校近几年录取的考生中,第一、二志愿报考农业院校农科类的考生不到实际录取学生数的30%。为了达到招生数量,不得不进行大批量调剂,以补充生源。这样做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学农不爱农,只是造成就业难的一方面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没觉悟”。一位农大毕业生承认,农业产业确实是一个朝阳产业,其中蕴藏着无限的机会,但是机会还远远没有变成现实。“我们现在就去投身农业,能否实现个人价值?”
北京农学院的王寒教授也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农业院校毕业生即使愿意到基层工作,农村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就业机会也不多。他说:“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没有建成之前,毕业生就算有心献身农业,很多时候也是入‘地’无门。”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农业科技人才就业大户———附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的农业科技“四级推广网络”,正面临着“网破、线断、人散”的困难局面。没“破”、没“断”的地方,县、乡财政往往也非常窘迫,发工资都困难。这些单位当然无力接收大量的农科大学毕业生。
而目前,新的市场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的农业服务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农业企业还没有形成气候,农业的基本就业形式仍然是种地,基本就业单位仍然是家庭。这时候,农村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就仍然只是一种宏观的需求,很难变成具体的就业机会,除非让这些从农村考出来的农科大学生再回老家帮父母种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农业面对国际竞争的困难,跟农业科技人才就业的困难同源。(王海洲)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